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食躁式躁方

    作者: 吳謙

    【按】

    食躁式躁之「式」字,當(dāng)是「或」字,應(yīng)改之。

    【注】

    食躁或躁者,即今之食后,時或惡心,欲吐不吐之病也,故以豉湯吐之。

    豉濃煮汁飲之。

    □吻與芹菜相似,誤食之殺人,解之方

    【注】

    太陰之精,名曰□吻,入口則死。葛洪云:□吻生處,無他草,莖上有毛。

    薺苨八兩

    右一味,水六升,煮取二升,溫分二服。

    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令人狂亂,狀如中風(fēng),或吐血,治之方

    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為病,發(fā)時手青腹?jié)M,痛不可忍,名蛟龍病,治之方

    硬糖二、三斤

    右一味,日兩度服之,吐出如蜥蝪三、五枚,差。

    【方解】

    芹生陂澤之中,蛟龍雖變化莫測,其精焉能入此。大抵是蜥蜴虺蛇,春夏之交,遺精于此耳。且蛇嗜芹,尤為可證。按『外臺秘要』云:蛟龍子生在芹上,誤食入腹,變成龍子,飴、粳米、杏仁、乳餅煮粥食之,吐出蛟子大驗。張機(jī)用硬糖治之,考『本草』并無硬糖,當(dāng)是粳米、飴糖無疑。二物味甘,甘能解毒是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