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黍穣煮汁,數(shù)服之解。
【注】
『風俗通』云:燒穣可以殺瓠。又云:種瓜之家不燒漆,物性相畏有如是也。人過食苦瓠,吐利不止者,以黍穣汁解之,本諸此。
□
扁豆,寒熱者,不可食之。
扁豆性滯而補,如患寒熱者忌之。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小豆即赤豆也,性主利水,久食令肌膚枯燥。
食大豆屑,忌啖豬肉。
大豆即黃豆也,若同豬肉食之,則閉氣,故忌之,小兒尤當忌之。
大麥久食,令人作□。
【集注】
李□曰:□疥同。蓋麥入心,久食則心氣盛而內(nèi)熱?!簝?nèi)經(jīng)』曰:諸瘡瘍皆屬心火。
故作□。
白黍米不可同飴蜜食,亦不可合葵食之。
黍米多熱,多食心煩。飴蜜味甘,多食中滿。『食療』云:黍米同葵食成痼疾。物性相反如此。
荍收麥面多食之,令人發(fā)落。
【按】
此義未詳。
鹽多食傷人肺。
鹽味咸,過食傷肺,發(fā)嗽哮喘。
食冷物冰人齒。
食熱物勿飲冷水。
寒熱相搏,脾胃乃傷。
飲酒食生蒼耳,令人心痛。
酒性純陽,蒼耳味苦有毒,苦先入心,飲酒以行其毒,故心痛。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身,及使扇,即成病。
夏月飲酒汗流,則腠理開,若浴水及使扇,寒風相搏,或即成黃汗,或即成漏風,戒之慎之!
飲酒大醉,灸腹背,令人腸結(jié)。
灸家云:毋灸大醉人。即此義也。
醉后勿飽食,發(fā)寒熱。
醉則肝、膽之氣肆行,木來侮土,故曰:勿飽食,發(fā)寒熱。
飲酒食豬肉,臥秫稻穣中,則發(fā)黃。
酒性多濕多熱,飲酒食肉,則濕熱交蒸于中宮,臥秫稻穣中,則濕熱困于外,故發(fā)黃也。
食飴多,飲酒大忌。
諺云:酒家忌甘,此義未詳。
凡酒及水,照見人影動者,不可飲之。
見此影動者,乃怪異也,切不可飲之。
醋合酪食之,令人血瘕。
酪性粘滯,醋性酸收,故令成血瘕。
食白米粥,勿食生蒼耳,成走注。
白米粥、蒼耳子同食,成走注病,必然性味不合也。
食甜粥已,食鹽即吐。
粥甘鹽咸,先食甜已,復(fù)過食鹽即吐,理必然也。
犀角筋攪飲食沫出,及澆地墳起者,食之殺人。
『抱樸子』云:犀食百草及眾木之棘。故知飲食之毒,若攪飲食沫出者,必有毒也,澆地墳起者,此怪異也,故食之殺人。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黍穣煮汁,數(shù)服之解。
【注】
『風俗通』云:燒穣可以殺瓠。又云:種瓜之家不燒漆,物性相畏有如是也。人過食苦瓠,吐利不止者,以黍穣汁解之,本諸此。
□
扁豆,寒熱者,不可食之。
【注】
扁豆性滯而補,如患寒熱者忌之。
□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注】
小豆即赤豆也,性主利水,久食令肌膚枯燥。
□
食大豆屑,忌啖豬肉。
【注】
大豆即黃豆也,若同豬肉食之,則閉氣,故忌之,小兒尤當忌之。
□
大麥久食,令人作□。
【集注】
李□曰:□疥同。蓋麥入心,久食則心氣盛而內(nèi)熱?!簝?nèi)經(jīng)』曰:諸瘡瘍皆屬心火。
故作□。
□
白黍米不可同飴蜜食,亦不可合葵食之。
【注】
黍米多熱,多食心煩。飴蜜味甘,多食中滿。『食療』云:黍米同葵食成痼疾。物性相反如此。
□
荍收麥面多食之,令人發(fā)落。
【按】
此義未詳。
□
鹽多食傷人肺。
【注】
鹽味咸,過食傷肺,發(fā)嗽哮喘。
□
食冷物冰人齒。
食熱物勿飲冷水。
【注】
寒熱相搏,脾胃乃傷。
□
飲酒食生蒼耳,令人心痛。
【注】
酒性純陽,蒼耳味苦有毒,苦先入心,飲酒以行其毒,故心痛。
□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身,及使扇,即成病。
【注】
夏月飲酒汗流,則腠理開,若浴水及使扇,寒風相搏,或即成黃汗,或即成漏風,戒之慎之!
□
飲酒大醉,灸腹背,令人腸結(jié)。
【注】
灸家云:毋灸大醉人。即此義也。
□
醉后勿飽食,發(fā)寒熱。
【注】
醉則肝、膽之氣肆行,木來侮土,故曰:勿飽食,發(fā)寒熱。
□
飲酒食豬肉,臥秫稻穣中,則發(fā)黃。
【注】
酒性多濕多熱,飲酒食肉,則濕熱交蒸于中宮,臥秫稻穣中,則濕熱困于外,故發(fā)黃也。
□
食飴多,飲酒大忌。
【按】
諺云:酒家忌甘,此義未詳。
□
凡酒及水,照見人影動者,不可飲之。
【注】
見此影動者,乃怪異也,切不可飲之。
□
醋合酪食之,令人血瘕。
【注】
酪性粘滯,醋性酸收,故令成血瘕。
□
食白米粥,勿食生蒼耳,成走注。
【注】
白米粥、蒼耳子同食,成走注病,必然性味不合也。
□
食甜粥已,食鹽即吐。
【注】
粥甘鹽咸,先食甜已,復(fù)過食鹽即吐,理必然也。
□
犀角筋攪飲食沫出,及澆地墳起者,食之殺人。
【注】
『抱樸子』云:犀食百草及眾木之棘。故知飲食之毒,若攪飲食沫出者,必有毒也,澆地墳起者,此怪異也,故食之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