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風引湯

    《金匱要略》卷上:風引湯別名

    紫石煮散(《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癲癇湯(《普濟方》卷三七八)。

    處方

    大黃 干姜 龍骨各56克 桂枝42克 甘草 牡蠣各28克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84克

    制法

    上十二味,杵末粗篩,以韋囊盛之。

    功能主治

    清熱熄風,鎮(zhèn)驚安神。主治癲癇、風癱。突然仆臥倒地,筋脈拘急,兩目上視,喉中痰鳴,神志不清,舌紅苔黃膩,脈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溫服100毫升。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備急千金要方)卷七:風引湯別名

    風飲湯(《普濟方》卷二四四)。

    處方

    麻黃 石膏 獨活 茯苓各6克 吳茱萸 秦艽 細辛 桂心 人參 防風 芎勞 防己 甘草各3克 干姜4.5克 白術(shù)9克 杏仁6枚 附子3克

    制法

    上十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通絡。主治兩腳疼痹,腫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

    以水1.6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七《外臺》卷十九引唐臨方:風引湯別名

    風引大豆湯

    處方

    大豆3升,附子3兩(炮),枳實(炙)4兩,澤瀉4兩,橘皮4兩,甘草(炙)2兩,茯苓2兩,防風2兩。

    功能主治

    腳氣,痹滿上氣,遍身脹,膝疼,并去風濕痛。

    用法用量

    風引大豆湯(《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注意

    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酢物。

    摘錄《外臺》卷十九引唐臨方《金匱》卷上:風引湯別名

    紫石煮散、紫石湯、引風湯、紫石散、癲癇湯

    處方

    大黃4兩,干姜4兩,龍骨4兩,桂枝3兩,甘草2兩,牡蠣2兩,寒水石6兩,滑石赤6兩,石脂6兩,白石脂6兩,紫石英6兩,石膏6兩。

    制法

    上為粗末,以韋囊盛之。

    功能主治

    除熱癱癇;除熱鎮(zhèn)心。主大人風引,小兒驚癇瘛疭,日數(shù)十發(fā),醫(yī)所不藥者。

    臨床應用

    風癇:永嘉二年,大人、小兒頻行風癇之病,得發(fā)例不能言,或發(fā)熱,半身掣縮,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張思唯合此散,所療皆愈。

    用法用量

    紫石煮散(《千金》卷十四)、紫石湯(《外臺》卷十五引《崔氏方》)、引風湯(《御藥院方》卷十一)、紫石散(《普濟方》卷一○○)、癲癇湯(《普濟方》卷三七八)。《千金》本方用法有:大人頓服,未百日兒服一合,未能者,綿沾著口中,熱多者日四五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蔥。

    各家論述

    1.《千金方衍義》:此方引風內(nèi)泄,故用大黃兼甘草、桂心、滑石、石膏以化風熱;干姜以為反諜,使火無拒格之虞;紫石英、寒水石以潤血燥;赤、白石脂、龍骨、牡蠣以補其空,絕風火復來之路。

    2.《成方切用》:風邪內(nèi)并則火熱內(nèi)生,五臟亢盛,逆歸于心,故以桂、甘、龍、牡通陽氣,安心腎為君;然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同居,火發(fā)必風生,風生必挾木勢侮其脾土,故脾氣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癱瘓,故用大黃以蕩滌風火濕熱之邪為臣;隨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補之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濕,寒水石以助腎水之陰,紫石英以補心神之虛為使。

    3.《蘭臺軌范》:此乃臟腑之熱,非草木之品所能散,故以金石重藥清其里。

    摘錄《金匱》卷上《千金》卷七:風引湯別名

    風飲湯

    處方

    麻黃2兩,石膏2兩,獨活2兩,茯苓2兩,吳茱萸1兩,秦艽1兩,細辛1兩,桂心1兩,人參1兩,防風1兩,芎藭1兩,防已1兩,甘草1兩,干姜1兩半,白術(shù)3兩,杏仁60枚,附子1兩。

    功能主治

    兩腳疼痛痹腫,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

    風飲湯(《普濟方》卷二四四)。

    摘錄《千金》卷七《圣濟總錄》卷十四:風引湯處方

    大黃(銼,炒)4兩,干姜(炮)4兩,龍骨4兩,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半兩,牡蠣(熬)半兩,凝水石1兩半,赤石脂1兩半,白石脂1兩半,紫石英1兩半,滑石1兩半。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驚邪風癇厥癲,口有涎沫,牽引口眼,手足少小驚瘛疭,醫(yī)所不治。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安息香半兩,桃仁(麩炒)半兩,蓬莪術(shù)(濕紙裹煨)半兩,史君子(焙)半兩,干蝎1分,阿魏1錢,茴香(炒)3錢。制法阿魏、安息香,酒少許,湯內(nèi)蒸,去土沙,入余藥末研,煉蜜為膏,如皂子大。功能主治氣釣,內(nèi)釣,蟲痛,外疝,心腹痛。用法用量本方改......
  • 《直指小兒》卷一引建陽劉參議方:安驚丸處方遠志肉(姜汁浸,焙)半兩,凈鐵粉半兩,朱砂半兩,人參半兩,茯神半兩,全蝎21個(焙),南星(中者)1個(姜汁浸1宿,切細,焙),白附子(略炮)2錢半,花蛇頭(酒浸肉,焙)、麝半錢。制法上為末,煉蜜為......
  • 處方腦子1片,朱砂1粒,全蝎1個(去尾足),僵蠶1個。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小兒驚風。用法用量用奶乳調(diào)服之。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四......
  • 處方川升麻1兩,赤茯苓1兩,羌活1兩,綿黃耆(銼)1兩(去蘆須),人參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桔梗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涼血解毒,生肌寬腸,導熱利小便,快膈。主瘡疹。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加紫草、薄荷各少許,煎......
  • 處方紫草5分,木通5分,蟬蛻3分,防風3分,甘草2分。制法上細切。功能主治瘡出不快。用法用量水1鐘,煎5分,溫服。摘錄《醫(yī)學正傳》卷八引湯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