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求真》 手陽明庚金

    作者: 黃宮繡

    腸以通利為尚。與胃宜于降下之意相同。故凡腸閉不解。用藥通調。亦當細為審量。不可一概混施。如腸枯而結。潤之為便。凡胡麻冬葵子榆白皮枸杞花生蓯蓉肉鎖陽油當歸蜂蜜等藥。是即潤之之劑也。腸冷而結。溫之疏之為便。凡硫黃巴豆大蒜蔥白川椒半夏等藥。是即溫之疏之之味也。腸熱而結。開之瀉之為便。凡大黃黃柏樸硝食鹽豬膽汁。是即瀉之開之之劑也。腸積不化。消之為便。凡蕎麥谷蟲 砂濃樸。是即消之之味也。腸毒不清。清解為便。凡綠豆白頭翁蝸牛。是即解之之劑也。至于血積不除。則有干漆以破之。血熱內結。則有石脂地榆槐角槐花刺 皮以涼之。腸氣不消。則有枳實枳殼蕎麥豆樸陳皮以破之。腸蟲內蝕。則有雷丸谷蟲 砂濃樸烏梅等藥以殺之。外此腸風內熾。癥見鮮血四射。則有皂角等藥以祛之。濕熱內積。癥見蝕肛內痔。則有防己白蘚皮蓮子訶子赤石脂禹余糧肉豆蔻粟殼烏梅以為之清。以為之收。氣陷不舉。則有升麻干葛以為之升。但須辨其寒熱。及病與藥相投以服。不可謂其宜用而即概為之治也。

    〔收澀〕

    蓮子 訶子 赤石脂 禹余糧 肉豆蔻 粟殼 烏梅 龍骨 粳米

    〔溫補〕

    韭菜

    〔潤燥〕

    胡麻 冬葵子 榆白皮 枸杞 花生 蓯蓉 油當歸 鎖陽 蜂蜜

    〔祛腸風〕

    皂角

    〔開腸寒結〕

    硫黃 巴霜 大蒜 蔥白 川椒 半夏

    〔開腸熱結〕

    大黃 樸硝 食鹽 豬膽汁

    〔瀉腸熱〕

    白頭翁 人中黃 生地 樸硝 大黃 黃芩 綠豆 蝸牛 玄明粉

    〔除腸濕〕

    石鐘乳

    〔除腸濕熱〕

    防己 白蘚皮 苦參 刺 皮 黃連 玄明粉

    〔升陽氣〕

    升麻 干葛

    〔寬腸氣〕

    蕎麥

    〔消腸積〕

    蕎麥(氣) 雷丸(熱) 谷蟲(食) 砂(食) 濃樸(濕)

    〔殺腸蟲〕

    雷丸 谷蟲 砂 濃樸 烏梅

    〔涼腸血〕

    石脂 地榆 槐角 槐花 刺 皮

    〔破腸血〕

    干漆

    〔解大腸毒〕

    白頭翁 蝸牛 綠豆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