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津劉××,年三十二歲,于季夏得溫?zé)岵。鎳I吐不受飲食。
病因因在校中宿臥,一日因校中無人,其衾褥被人竊去,追之不及,因努力奔跑,周身出汗,乘涼歇息,遂得斯病。
證候心中煩熱,周身時時汗出,自第二日,嘔吐不受飲食。今已四日,屢次服藥亦皆吐出,即渴時飲水亦恒吐出。舌苔白濃,大便四日未行。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弦長有力,一息五至。
診斷其脈左部弦硬者,肝膽之火熾盛也。右部弦長者,沖氣挾胃氣上沖也。弦長而兼有力者,外感之熱已入陽明之府也。此證因被盜怒動肝氣,肝火上沖,并激動沖氣挾胃氣亦上沖,而外感之熱又復(fù)熾盛于胃中以相助為虐,是以煩熱汗出不受飲食而吐藥吐水也。此當(dāng)投以清熱鎮(zhèn)逆之劑。
處方生石膏(二兩細末) 生赭石(六錢細末) 鏡面朱砂(五錢細末)
和勻分作五包,先送服一包,過兩點鐘再送服一包,病愈即停服,不必盡劑。方用散劑不用湯劑者止嘔吐之藥丸散優(yōu)于湯劑也。
效果服至兩包,嘔吐已愈,心中猶覺煩熱。服至四包,煩熱全愈,大便亦通下矣。
幫助石膏為石質(zhì)之藥,本重墜且又寒涼,是以白虎湯中以石膏為主,而以甘草緩之,以粳米和之,欲其服后留戀于胃中,不至速于下行。故用石膏者,忌再與重墜之藥并用,恐其寒涼侵下焦也,并不可與開破之藥同用,因開破之藥力原下行也。乃今因肝氣膽火相并上沖,更激動沖氣挾胃氣上沖,且更有外感之熱助之上沖,因致臟腑之氣化有升無降,是以飲食與藥至胃中皆不能存留,此但恃石膏之寒涼重墜原不能勝任,故特用赭石之最有壓力者以輔之。此所以旋轉(zhuǎn)臟腑中之氣化,而使之歸于常也。設(shè)非遇此等證脈,則石膏原不可與赭石并用也。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天津劉××,年三十二歲,于季夏得溫?zé)岵。鎳I吐不受飲食。
病因因在校中宿臥,一日因校中無人,其衾褥被人竊去,追之不及,因努力奔跑,周身出汗,乘涼歇息,遂得斯病。
證候心中煩熱,周身時時汗出,自第二日,嘔吐不受飲食。今已四日,屢次服藥亦皆吐出,即渴時飲水亦恒吐出。舌苔白濃,大便四日未行。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弦長有力,一息五至。
診斷其脈左部弦硬者,肝膽之火熾盛也。右部弦長者,沖氣挾胃氣上沖也。弦長而兼有力者,外感之熱已入陽明之府也。此證因被盜怒動肝氣,肝火上沖,并激動沖氣挾胃氣亦上沖,而外感之熱又復(fù)熾盛于胃中以相助為虐,是以煩熱汗出不受飲食而吐藥吐水也。此當(dāng)投以清熱鎮(zhèn)逆之劑。
處方生石膏(二兩細末) 生赭石(六錢細末) 鏡面朱砂(五錢細末)
和勻分作五包,先送服一包,過兩點鐘再送服一包,病愈即停服,不必盡劑。方用散劑不用湯劑者止嘔吐之藥丸散優(yōu)于湯劑也。
效果服至兩包,嘔吐已愈,心中猶覺煩熱。服至四包,煩熱全愈,大便亦通下矣。
幫助石膏為石質(zhì)之藥,本重墜且又寒涼,是以白虎湯中以石膏為主,而以甘草緩之,以粳米和之,欲其服后留戀于胃中,不至速于下行。故用石膏者,忌再與重墜之藥并用,恐其寒涼侵下焦也,并不可與開破之藥同用,因開破之藥力原下行也。乃今因肝氣膽火相并上沖,更激動沖氣挾胃氣上沖,且更有外感之熱助之上沖,因致臟腑之氣化有升無降,是以飲食與藥至胃中皆不能存留,此但恃石膏之寒涼重墜原不能勝任,故特用赭石之最有壓力者以輔之。此所以旋轉(zhuǎn)臟腑中之氣化,而使之歸于常也。設(shè)非遇此等證脈,則石膏原不可與赭石并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