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茖W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chǔ)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nèi)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洌摵喍?,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查古籍
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茖W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chǔ)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nèi)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洌摵喍?,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jié)。
(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jié)。
(附丁奚)
□
〔潔〕腹脹虛實 凡久病吐瀉之后,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后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yǎng)真氣。(異功散、和中丸方見吐瀉,四君子湯方見治虛實法。)
塌氣丸
胡椒(一兩) 蝎尾(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陳米飲下,無時。(一方有木香一錢。)
□
〔《本》〕調(diào)中丸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干姜 橘紅 白術(shù)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姜(各等分)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
〔潔〕實則脈洪實,不因吐瀉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脹而喘急悶亂,更有痰有熱,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脹者,宜服白餅子、大黃丸、解毒丸下之。兼須詳認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白餅子方見癖。解毒丸方見喉痹。大黃丸方見傷寒。)
□
〔云〕小兒熱結(jié)于內(nèi),腹脹壯熱,大便赤黃,躁悶煩亂者,宜瀉青丸。
□
〔錢〕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實者悶亂喘滿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餅子。(此言未下而喘者為實,故可下,若誤下而喘者為虛氣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餅子方見癖。)不喘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之,則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氣虛甚,即目胞腮腫,四肢黃色,治之用塌氣丸漸消之,未愈,漸加丸數(shù),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溫散藥治之。何以然?脾虛氣未出,故雖腹脹而不喘,可以溫散藥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矣。若氣虛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內(nèi)弱,每生虛氣,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兒易為虛實,脾虛則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溫則生熱,當識此,勿誤也。胃久虛熱多生疸病,或引飲不止。脾虛不能勝腎,隨肺氣上行于四肢,而目腫若水狀。腎氣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當用塌氣丸,病愈后面未紅者,虛衰未復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氣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脹者,譬如行兵,戰(zhàn)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獲;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則必有失,當以意漸收之,即順也。(寇未出林謂虛氣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腫,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溫散藥上下分消其氣而愈也。寇已出林,謂虛氣已出為喘,為目腮腫,須用塌氣丸漸消之。)
治小兒虛腹脹,先服塌氣丸。不愈,腹中有食積結(jié)糞,小便黃,時微喘,脈伏而實,時飲水能食者,可下之。
蓋脾初虛而后有積,所治宜先補脾,然后下之,后又補脾,即愈也。不可補肺,恐生虛喘。
□
〔丹〕阿魏丸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兩) 黃連(炒,半兩) 花堿(研如粉,三錢) 山楂肉(一兩)連翹(一兩半) 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兩)
上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阿魏丸
阿魏(一兩) 黃連(酒煮,六兩)
上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湯浸,蒸餅丸。如元氣不足,加人參。
小阿魏丸
山楂肉(三兩) 石堿(三錢) 半夏(一兩)
上為末,阿魏半兩,醋浸糊丸,白湯下。
小兒疳病,或腹大。
胡黃連(二錢,去果積) 阿魏(一兩半,去肉積) 神曲(二兩,去食積) 黃連(二錢,去熱積)麝香(四粒,通竅)
上為末,每服十二粒,白術(shù)湯下。
□
〔無〕肥兒丸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fā)豎,發(fā)熱,無精神。
黃連 神曲(各一兩) 麥芽(炒,半兩) 木香(二錢) 檳榔(三個,不見火) 使君子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兩)
上為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兒加減,熟水吞下。
六神丸治如前證。
丁香 木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錢) 訶子(煨,去核,半兩) 使君子 蘆薈(研。各一兩)
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米飲下,食前。
丁奚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無辜、哺露三候,大體相似,輕重立名,宜服十全丹。
十全丹治丁奚、哺露神效方。
檳榔 枳殼(麩炒) 青皮 陳皮 三棱(炒) 蓬術(shù)(炒) 砂仁(各半兩) 丁香 木香(各一分)香附(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招氖城埃罪嬒掳偻?。一方,去香附、砂仁、丁香、三棱、枳殼,加五靈脂、白蔻、使君子、蘆薈、蝦蟆、川芎。
□
〔世〕治小兒腹如蜘蛛,四肢瘦者。用黑骨雞子破頂,入蜘蛛一枚于內(nèi),以濕紙糊竅,用文武火煨熟,去蜘蛛,食其雞子,累效。必數(shù)枚方愈。
□
〔垣〕中滿分消丸
黃連 枳實 濃樸(各五錢) 干姜 姜黃 豬苓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三分) 陳皮 白術(shù)(各一分)半夏(四分) 黃芩(一兩二錢)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消痞丸快利之劑。
黃連(半兩) 枳實 黃芩 甘草 人參(各三錢) 濃樸(七分) 干姜(四分) 橘皮(一錢)姜黃(五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
〔丹〕腹脹。
蘿卜子 蘇梗 干葛 陳皮(各等分) 甘草(減半)
如食減,加白術(shù)煎服。
□
〔垣〕升陽滋血湯二月間,一小兒未滿百日,病腹脹,不大便,二日便瘦弱,遍身黃色,宜升陽氣,滋血和血補血,利大便。
蝎梢(二分) 神曲(三分) 濃樸 當歸(各一錢) 桃仁(十個) 升麻(三分)
上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食前服。
麻黃升麻湯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
麻黃(二分) 桂枝(一分) 杏仁 吳茱萸 草豆蔻 濃樸 曲末 羌活(各一分) 柴胡根(五分)白茯苓(一分) 白術(shù) 青皮(各五分) 升麻根 蒼術(shù) 澤瀉 豬苓 陳皮(各一分) 黃連(五分)黃柏(一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渣,食前熱服。
□
〔丹〕寄子年五歲,痘后肚急。
白術(shù)(一錢)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屑 川芎 白芷 蘇梗 甘草(炙。各三分)
上 咀,水煎服。
□
〔田〕治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羸瘦黃??删钠?二穴七壯,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黃膽灸三壯。
□
〔《甲》〕小兒腹?jié)M,不能食飲,懸鐘主之。
丁奚即脹,治見脹門丹溪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