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多莖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凈曬干。
甘,溫。
補(bǔ)虛,斂汗,止血。用于久病體虛,陰虛盜汗,血崩。
1~3兩。
始載于《四川中藥志》。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Krause[P.poterioides auct.non Willd.ex Schlecht.]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邊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廣東、四川等地。
下江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圓柱形?;ㄇo纖弱,基部彎曲上升,稀鋪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綿毛,下部常脫落近無毛。基生葉為羽狀復(fù)葉,小葉4-8對,連葉柄長6-20cm,葉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絹毛;小葉對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無柄;托葉膜質(zhì),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脫落,近無毛;小葉片卵形,橢圓卵形或長圓倒卵形,長1-2.5cm,寬0.5-1.5cm,葉緣有4-7個齒狀裂片或鋸齒,基部楔形或闊楔形,最下部小葉僅有2-3個齒牙狀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下面被灰白色綿毛及疏柔毛,紙質(zhì);莖生葉為掌狀3小葉,小葉形狀與基生上部小葉相似,托葉紙質(zhì),卵形,全緣?;▋尚?;花序疏散,花梗纖細(xì),被疏柔毛或綿毛;花直徑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副萼片5,帶狀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長。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綿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長0.5-1倍,黃色;花柱近頂生。瘦果光滑?;?、果期10月。
腎經(jīng)
甘;溫
健脾補(bǔ)腎,斂汗,止血。主久病體虛,陰虛盜汗,崩漏,帶下
內(nèi)服:煎湯,30-60g;燉雞或燉肉服。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溫,無毒。用于男子弱癥,女子崩帶。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多莖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凈曬干。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補(bǔ)虛,斂汗,止血。用于久病體虛,陰虛盜汗,血崩。
用法用量1~3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浮尸草拼音注音Fú Shī Cǎo英文名Silky Cinquefoil出處始載于《四川中藥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Krause[P.poterioides auct.non Willd.ex Schlecht.]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邊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廣東、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下江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圓柱形?;ㄇo纖弱,基部彎曲上升,稀鋪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綿毛,下部常脫落近無毛。基生葉為羽狀復(fù)葉,小葉4-8對,連葉柄長6-20cm,葉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絹毛;小葉對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無柄;托葉膜質(zhì),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脫落,近無毛;小葉片卵形,橢圓卵形或長圓倒卵形,長1-2.5cm,寬0.5-1.5cm,葉緣有4-7個齒狀裂片或鋸齒,基部楔形或闊楔形,最下部小葉僅有2-3個齒牙狀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下面被灰白色綿毛及疏柔毛,紙質(zhì);莖生葉為掌狀3小葉,小葉形狀與基生上部小葉相似,托葉紙質(zhì),卵形,全緣?;▋尚?;花序疏散,花梗纖細(xì),被疏柔毛或綿毛;花直徑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副萼片5,帶狀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長。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綿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長0.5-1倍,黃色;花柱近頂生。瘦果光滑?;?、果期10月。
歸經(jīng)腎經(jīng)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健脾補(bǔ)腎,斂汗,止血。主久病體虛,陰虛盜汗,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燉雞或燉肉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溫,無毒。用于男子弱癥,女子崩帶。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