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疝氣提綱〕 疝氣發(fā)源在腎肝,睪丸腫大是真寒,消除此證須何法,開郁扶陽治不難。
烏頭桂枝加味湯
(證附) 寒疝腹疼病甚危,四肢逆冷不仁時(shí),烏頭桂芍姜甘棗,加入?yún)禽菨蔀a宜。
五苓散加味方
(證附 五苓散見傷寒) 病緣內(nèi)有濕邪停,寒疝偏宜用五苓,再取木香能利氣,小茴加入合金鈴。
外治法
洗用桂烏加味湯,囊消痛止法偏良。雄黃礬石兼甘草,煮水濯來又一方。
蜘蛛散
(證附) 結(jié)成狐疝病形危,上下無常偏墜時(shí),桂可疏肝功甚速,蜘蛛破郁用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