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芫花為使,畏大黃、黃連、蘆筍、藜蘆、冷水,反牽牛。有用仁、用殼、用油,麩炒、酣煮、燒末之異。布包壓去油,謂之巴霜。新者佳。用之去皮及心。
辛,溫,有毒。破癥瘕結聚、痰癖留飲,除鬼毒蠱 ,平惡瘡息肉;消十種水氣,宣一切滯。蕩滌五臟,掃清六腑,通利關竅,消除生冷。瀉痢驚癇之疾,喉痹牙痛之 。通經(jīng)墜胎,破血排膿,祛風導氣,消腫殺蟲。解寒熱之溫瘧,止心腹之急痛。乃斬關奪門之將,有健脾開胃之能。
生巴郡山谷。八月采實。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如櫻桃而濃大,花發(fā)成似大楓子殼而脆薄,子及仁似海松子。
一切積滯,巴豆一兩、蛤粉二兩、黃柏二兩,丸綠豆大,每五丸水下。(驗方第一。)
食瘧積瘧,巴豆去心二錢、皂角二錢,丸豆大,每冷水下一丸。(第二。)
積滯瀉痢,腹痛里急,巴豆、杏仁各四十九粒,去皮心燒末,熔蠟丸約綠豆大,每次三錢,用大黃湯下之可也。(第三.)
下血不止,以雞子開孔,巴豆一粒入,煨熟,去豆分食之。(第四。)
夏日水瀉不止,巴豆一粒,針頭燒末,化蠟作一丸,倒流水下。(第五。)
小兒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包塞鼻,男左女右,痰即下。(第六。)
點除黑痣,巴豆、鍛石、人言等分,糯米少許,炒研點之。(第七。)
癰疽惡肉,炒焦研膏點之。(第八。)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芫花為使,畏大黃、黃連、蘆筍、藜蘆、冷水,反牽牛。有用仁、用殼、用油,麩炒、酣煮、燒末之異。布包壓去油,謂之巴霜。新者佳。用之去皮及心。
辛,溫,有毒。破癥瘕結聚、痰癖留飲,除鬼毒蠱 ,平惡瘡息肉;消十種水氣,宣一切滯。蕩滌五臟,掃清六腑,通利關竅,消除生冷。瀉痢驚癇之疾,喉痹牙痛之 。通經(jīng)墜胎,破血排膿,祛風導氣,消腫殺蟲。解寒熱之溫瘧,止心腹之急痛。乃斬關奪門之將,有健脾開胃之能。
生巴郡山谷。八月采實。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如櫻桃而濃大,花發(fā)成似大楓子殼而脆薄,子及仁似海松子。
一切積滯,巴豆一兩、蛤粉二兩、黃柏二兩,丸綠豆大,每五丸水下。(驗方第一。)
食瘧積瘧,巴豆去心二錢、皂角二錢,丸豆大,每冷水下一丸。(第二。)
積滯瀉痢,腹痛里急,巴豆、杏仁各四十九粒,去皮心燒末,熔蠟丸約綠豆大,每次三錢,用大黃湯下之可也。(第三.)
下血不止,以雞子開孔,巴豆一粒入,煨熟,去豆分食之。(第四。)
夏日水瀉不止,巴豆一粒,針頭燒末,化蠟作一丸,倒流水下。(第五。)
小兒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包塞鼻,男左女右,痰即下。(第六。)
點除黑痣,巴豆、鍛石、人言等分,糯米少許,炒研點之。(第七。)
癰疽惡肉,炒焦研膏點之。(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