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修本草》 甘遂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

    味苦、甘,寒、大寒,有毒。主大腹疝瘕,腹?jié)M,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癥堅積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一名主田,一名甘 ,一名陵 ,一名川谷。二月采根,陰干。

    瓜蒂為之使,惡遠志,反甘草。中山在代郡。先第一本出太山,江東比來用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勝,白皮都下亦有,名草甘遂,殊惡,蓋謂膺偽草耳,非言草石之草也。

    〔謹案〕所謂草甘遂者,乃蚤休也,療體全別。真甘遂苗似澤漆,草甘遂苗一莖,莖端六、七葉,如蓖麻、鬼臼葉等。生食一升,亦不能利,大療癰疽蛇毒。且真甘遂皆以皮赤肉白,作連珠實重者良。亦無皮白者,皮白乃是蚤休,俗名重臺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