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蒿枝

    《中藥大辭典》:紅蒿枝拼音注音Hónɡ Hāo Zhī別名

    小紅蒿(《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

    《紅河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杯菊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田邊,溝邊潮濕處。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具香氣。莖紫紅色,上部被白色柔毛。單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呈互生狀分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深裂,并具重鋸齒,兩面被毛。頭狀花序小,排列成圓錐狀頂生;總苞半球形,苞片2~3列;花紫紅色,熟后黃色,緣花雌性,絲狀,2齒裂;盤花兩性,5裂。瘦果細(xì)小,長橢圓形,平滑。種子無冠毛。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涼。"

    功能主治

    ①《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止血,除濕利尿。治急性胃腸炎,痧癥,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②《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截瘧。"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4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復(fù)方

    ①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咽峽炎,肺炎,術(shù)后感染:干紅蒿枝三至五錢。水煎服。

    ②防治流感:干紅蒿枝三錢,白茅根二錢。水煎服。

    ③防治瘧疾:干紅蒿枝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煮大鍋藥服。(①方以下出《紅河中草藥》)

    ④治吐血,鼻衄:小紅蒿、地管子。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紅蒿枝拼音注音Hónɡ Hāo Zhī別名

    小紅蒿

    英文名all-grass of Purple Cyathocline出處

    出自《紅河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杯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ex D. Don) O.Kuntze [ Tancetum purpurem Buch.-Ham.ex D.Don]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邊、路旁及溝邊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杯菊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有香氣。莖直立,帶紫紅色,自基部分枝,全株被粘質(zhì)長柔毛,枝端或花序下有較密的長柔毛。單葉互生;無葉柄;葉片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長2.5-12cm,二回羽狀分裂,羽裂片稀疏或密集,羽軸上常有大小不等的櫛齒,基部一對(duì)裂片擴(kuò)大,耳狀,抱莖,兩面均被毛。頭狀花序小,多數(shù)或少數(shù)在分枝頂端排列成短圓錐狀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直徑徑約2mm;苞片2層,邊緣膜質(zhì);花托杯狀,裸露;外圍有多層結(jié)實(shí)雌花,花冠線形,紅紫色,先端2齒裂;盤花兩性,通常不結(jié)實(shí),花冠無冠毛?;?、果期近全年。

    化學(xué)成分

    含桉葉內(nèi)酯(eudesmanolide),異狹葉依瓦菊素(isoivangustin),6α-羥基-(14),10(15)-愈創(chuàng)木二烯-8α,12-mw sgxj[6α-hydroxy-4(14),10(15)-α-hydroxy-4(14),10(15)-gua-ianolide][2]。

    藥理作用

    紅蒿枝揮發(fā)油有驅(qū)絳蟲、鉤蟲的作用[1]。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利濕熱;解毒利咽;涼血止血。主濕熱瀉??;小便淋痛;咽喉腫痛;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1.《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止血,除濕利尿。治急性胃腸炎,痧癥,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2.《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截瘧。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來源蘿藦科催吐白薇Cynanchum vinceto xicum (L.) Pers.,以根、種子入藥。生境分布臺(tái)灣、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根的制劑有催吐作用。種子抽提物對(duì)心臟有類似“羊角拗”的強(qiáng)心作用。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來源夾竹桃科催吐蘿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 ex Spreng.,以根、莖皮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有栽培。功能主治根:可提取利血平生物堿,治高血壓;并可提制嘔吐、下瀉藥物。莖皮:可治高熱,消化不良,疥癬。乳......
  • 拼音注音Chōnɡ Tiān Sǎn別名蜈蚣草、泥鰍草。來源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南山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iola chaerophylloides(Regel) W.Beck.[V.pinnataL.var.chaeroph......
  • 《全國中草藥匯編》:沖天果別名鬧魚藤、沖天子、毒魚藤來源豆科沖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葉、果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辛,涼。有大毒。功能主治消腫拔毒,止癢。治禿頂:煎水外洗。瘡癤紅腫,異物入肉......
  • 拼音注音Chū Shān Hǔ別名邊耳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愛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eophila herbacea (L.) 0.Kuntze[G.reniformisD.Den]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