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兒藥證直訣》 雜病證

    目赤兼青者,欲發(fā)搐。

    目直而青,身反折強直者,生驚。

    切牙甚者,發(fā)驚。

    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蟲痛。

    昏睡善嚏悸者,將發(fā)瘡疹。

    吐瀉昏睡露睛者,胃虛熱。

    吐瀉昏睡不露睛者,胃實熱。

    吐瀉乳不化,傷食也。下之。

    吐沫及痰或白、綠水,皆胃虛冷。

    吐稠涎及血,皆肺熱,久則虛。

    瀉黃、紅、赤、黑皆熱,赤亦毒。

    瀉青白,谷不化,胃冷。

    身熱不飲水者,熱在外;身熱飲水者,熱在內(nèi)。

    口噤不止則失音。遲聲亦同。

    長大不行,行則腳細。

    齒久不生,生則不固。

    發(fā)久不生,生則不黑。

    血虛怯為冷所乘,則唇青。

    尿深黃色,久則尿血。

    小便不通,久則脹滿,當利小便。

    洗浴拭臍不干,風入作瘡,令兒撮口,甚者,是脾虛。

    吐涎痰熱者,下之;吐涎痰冷者,溫之。

    先發(fā)膿 ,后發(fā)斑子者,逆。

    先發(fā)膿 ,后發(fā)疹子者,順。

    先發(fā)水 ,后發(fā)疹子者,逆。

    先發(fā)膿 ,后發(fā)水 多者,順;少者,逆。

    先水 ,后斑子多者,逆;少者,順。

    先疹子,后斑子者,順。

    凡瘡疹只出一般者,善。

    胎實面紅,目黑睛多者,多喜笑。

    胎怯面黃,目黑睛少,白睛多者,多哭。

    凡病先虛,或下之,合下者先實其母,然后下之。假令肺虛而痰實,此可下。先當益脾,后方瀉肺也。

    大喜后食乳食,多成驚癇。

    大哭后食乳食,多成吐瀉。

    心痛吐水者,蟲痛。

    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吐水不心痛者,胃冷。

    病重,面有五色不常;不澤者,死。

    呵欠面赤者,風熱。

    呵欠面青者,驚風。

    呵欠面黃者,脾虛驚。

    呵欠多睡者,內(nèi)熱。

    呵欠氣熱者,傷風。

    熱證疏利或解化后,無虛證,勿溫補,熱必隨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