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兒常見病單驗方》 鵝口瘡

    鵝口瘡大多發(fā)生于新生兒及嬰兒,主要由稟賦不足,久病體虛,護理不當,感染穢毒,或久用抗菌素治療所致。主要癥狀為口腔內(nèi)膜和舌上滿布點狀或片狀、邊緣清楚的白屑,狀如鵝口。白屑蔓延喉部,可影響吮乳和呼吸。

    心脾積熱白屑堆積,邊緣紅暈,面赤唇紅,煩躁哭啼,口干渴,便結(jié)尿赤。治宜清熱解毒。

    (一)

    處方:鮮薄荷15~20克,生石膏10~15克。

    用法:將石膏打碎,放鍋內(nèi)加水200毫升,煮取50毫升,除去渣滓,候涼待用;另取薄荷葉用涼開水洗凈、晾干、搗爛絞取原汁。用消毒棉簽或紗布蘸薄荷汁輕輕拭抹口腔,稍候片刻,再取石膏水分1~2次灌完。每日1劑,連用3~5劑。

    (二)

    處方:羊膽汁2~3毫升,黃粟米20克。

    用法:將黃粟米加清水適量煮濃取汁,涼后可用。用消毒棉簽蘸粟米汁拭抹口腔,然后取膽汁灌服。每日2次,連用3~5天。

    (三)

    處方:白蘿卜汁3~5毫升,生橄欖汁2~3毫升。

    用法:白蘿卜連皮搗榨取汁,與橄欖汁混合,放碗內(nèi)置鍋中蒸熟,涼后可用。分1~2次服完。每日1~2劑,連用3~5天。

    (四)

    處方:櫻桃汁3~5毫升。

    用法:將熟透櫻桃去核,榨取原汁,置杯內(nèi)隔水燉熟,涼后可用。分1~2次灌服。每日1~2劑,連服3~5天。

    (五)

    處方:鮮馬齒莧汁3毫升,淡竹葉5~7克,蘆根12克,蜂蜜5毫升。

    用法:將淡竹葉及蘆根加水100毫升。置鍋內(nèi)煮取20毫升,沖入馬齒莧汁及蜂蜜調(diào)勻。分2~3次空腹時灌服。每日1劑,連服5~7天。

    (六)

    處方:鮮奶10毫升,生地10克,燈芯草1克,淡竹葉7克,生甘草2克。

    用法:先將生地、燈芯草、淡竹葉、甘草共放鍋內(nèi)加清水200毫升,煮取20~30毫升,與鮮奶調(diào)和,涼后可用。1次飲完。每日1~2劑,連服3~5天。新生兒酌減。

    (七)

    處方:活鯽魚3條。

    用法:將活鯽魚放在冷開水中養(yǎng)之。每隔4小時取活鯽魚1條,將魚尾納入患兒口中,使魚尾在患兒口中擺動一會

    (約1分鐘左右),每日早、中、晚各1次。魚用后可再放養(yǎng)入水中,以便再用。通常1~2日可愈。

    說明:鯽魚以身長2~3寸黑背脊的為佳,不要過大及紅鱗者。

    (八)

    處方:五倍子18克,枯礬12克,白砂糖2克。

    用法:先將五倍子杵粗末,入鍋內(nèi)炒至黃脆時,再撒入白糖同炒,待糖溶化吸入五倍子內(nèi),不粘結(jié)成團時,旋取出風(fēng)干,與枯礬共碾成極細粉,瓶貯備用。每取適量用麻油調(diào)如糊狀,涂遍患兒口內(nèi),每日2~3次,通常于涂藥后白膜即逐漸脫落而愈。

    (九)

    處方:陳葫蘆瓢炭30克,凈硼砂9克。

    用法:先取陳葫蘆瓢1個火燒成炭,待冷后取30克和硼砂9克共碾成極細粉,瓶貯密封備用。每取適量,用麻油調(diào)如糊狀,涂于患兒口內(nèi)白膜上,每日早、中、晚各1次。

    (十)

    處方:綠豆適量,白糖30克,茶葉2克。

    用法:將綠豆打碎與白糖、茶葉用開水浸泡,代水飲喂小兒,每日3~5次。

    (十一)

    處方:臘梅花10克,冰片0.5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用瓷瓶收貯。使用時,以棉簽蘸藥,擦敷患處,每日1~2次。

    (十二)

    處方:牛黃3克,硼砂30克,黃連30克,兒茶30克,生黃柏60克,生梔子60克,生甘草60克,冰片9克。

    用法:上藥(除冰片)烘干后,共研極細末,再將冰片入藥末內(nèi)研細調(diào)勻,用瓶收貯,蓋嚴勿受潮。溫開水洗凈口腔后,將藥末吹入口腔內(nèi),每日3~4次。1~3個月患兒,每次0.2克;3~6個月每次0.3~0.5克;1歲以上每次1克。

    (十三)

    處方:青黛6克,五倍子6克,柿霜面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裝瓶備用。以棉簽沾香油(芝麻油)少許,再沾藥面涂口腔患部,每日涂2~3次。

    本方適用于各種口腔潰瘍(鵝口瘡、口糜、口瘡等)。

    虛火上浮白屑散在,紅暈不著,形體怯弱,面白顴紅,潮熱盜汗,便溏舌嫩。治以滋陰潛陽,引火歸原。

    (一)

    處方:黃柏、干姜各等分。

    用法:為細末,米湯調(diào)擦口內(nèi)患處,數(shù)次可愈。

    (二)

    處方:肉桂1克,生地6克,乳汁100毫升。

    用法:水煎前2藥3次,取汁50毫升,加入乳汁和勻,每次30~50毫升,每日3次。

    (三)

    處方:吳茱萸10克,附子1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米醋調(diào)成稀糊狀,涂抹患兒涌泉穴,先以塑料布裹一層,然后再以潔凈布裹一層,以不松不緊為宜。連涂2次即效。

    (四)

    處方:吳茱萸2.5~5克。

    用法:用米醋適量調(diào)勻,每晚紗布包敷涌泉穴1次,(一)般連敷3次痊愈,若有皰者可停藥。

    (五)

    處方:肉桂、附子各等量。

    用法:研末,加面粉適量,用高粱酒調(diào)成餅狀,貼兩足心,每日換藥1~2次。

    (六)

    處方:生半夏6克,川黃連3克,梔子3克。

    用法:共研細末,陳醋調(diào)成糊狀(1次量),睡前涂患兒兩足涌泉穴,用紗布包扎,重者可連敷2~4次。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