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木槿根

    《中藥大辭典》:木槿根拼音注音Mù Jǐn Gēn別名

    藩籬草根(《仁齋直指方》)。

    出處

    《綱目》

    來源

    錦葵科植物木槿

    性味

    ①《日華子本草》:"涼。"

    ②《綱目》:"甘,平,滑,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治咳嗽,肺癰,腸癰,腸風(fēng)瀉血,痔瘡腫痛,白帶,疥癬。

    ①《本草拾遺》:"止腸風(fēng)瀉血,痢后熱渴,作飲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②《滇南本草》:"枝、根:治瘡?fù)础?

    ③《綱目》:"治亦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潤(rùn)燥活血。"

    ④《醫(yī)林纂要》:"治肺癰,腸癰,能下行。"

    ⑤《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肺結(jié)核。"

    ⑥《南寧市藥物志》:"根莖:清熱止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煎水熏洗。

    復(fù)方

    ①治消渴:木槿根一、二兩。水煎,代茶常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痔瘡腫痛:藩籬草根煎湯,先熏后洗。(《仁齋直指方》)

    ③治水腫:鮮木槿根一兩,燈心草一兩。水煎,食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婦女白帶:鮮木槿根一、二兩,裝入約一斤重的公雞腹內(nèi)(去腸雜并洗凈),酌加開水燉二小時(shí),飯前分二、三次吃完雞肉和汁。(《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木槿根拼音注音Mù Jǐn Gēn別名

    藩籬草根。

    英文名Root of Shrubalthea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Hibiscus syriacus 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原產(chǎn)于我國中部各地。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臺(tái)灣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木槿 落葉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5-25mm,被星狀柔毛;托葉線形,長(zhǎng)約6mm,疏被柔毛;葉片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zhǎng)3-10cm,寬2-4cm,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紊谥Χ巳~腋間,花梗長(zhǎng)4-14mm,被星狀短絨毛;小苞片6-8,線形,長(zhǎng)6-15mm,寬1-2mm,密被星狀疏絨毛;花萼鐘形,長(zhǎng)14-20mm,密被星狀短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鐘形,淡紫色,直徑5-6cm,花瓣倒卵形,長(zhǎng)3.5-4.5cm,外面疏被纖毛和星狀長(zhǎng)柔毛;雄蕊柱長(zhǎng)約3cm;花柱枝無毛。蒴果卵圓形,直徑約12mm,密被黃色星狀絨毛。種子腎形,背部被黃色長(zhǎng)柔毛。花期7-10月。

    化學(xué)成分

    木槿根皮含鞣質(zhì)、粘液質(zhì)。

    藥理作用

    根與莖的乙醇浸液(用前配成乳濁液),在試管內(nèi)能抑制革蘭氏陽性菌、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

    歸經(jīng)

    肺;腎;大腸經(jīng)

    性味

    甘;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癰腫。主腸風(fēng);痢疾;肺癰;腸癰;痔瘡腫痛;赤白帶下;疥癬;肺結(jié)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25g,鮮品50-10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止腸風(fēng)瀉血,痢后熱渴,作飲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2.《滇南本草》:枝、根:治瘡?fù)础?/p>

    3.《綱目》治赤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潤(rùn)燥活血。

    4.《醫(yī)林纂要》:治肺癰,腸癰,能下行。

    5.《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肺結(jié)核。

    6.《南寧市藥物志》:根莖:清熱止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別名穿山龍[云南]、龍骨七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蜀葵葉薯蕷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以根狀莖入藥。秋季采集,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除濕。用于風(fēng)濕麻木,跌打......
  • 《中國藥典》:穿山甲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Jiǎ別名山甲片、甲片英文名SQUAMA MANIS來源本品為鯪鯉科動(dòng)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鱗甲。收集鱗甲,洗凈,曬干。性狀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
  • 《全國中草藥匯編》:穿山龍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Lónɡ別名穿地龍、地龍骨、金剛骨、雞骨頭、野山藥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以根狀莖入藥。春秋采挖,去掉外皮及須根,切片曬干。性......
  • 《全國中草藥匯編》:穿心草拼音注音Chuān Xīn Cǎo別名串錢草、穿錢草、頂心風(fēng)來源龍膽科穿心草屬植物穿心草Canscora lucidissimma (Levl. et Vant.) Hand.-Mazz.的全草。秋冬采收,去雜質(zhì),......
  • 《中國藥典》:穿心蓮拼音注音Chuān Xīn Lián別名欖核蓮、一見喜、斬舌劍、苦草、苦膽草、四方草英文名HERBA ANDROGRAPHIS來源本品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圓錐須藥草)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