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癰疽。
栝蔞(新舊皆可,和椒炒,碎) 川椒(二十粒) 甘草(三四寸,銼) 乳香(五粒,如皂角子大)
上用無灰酒三碗,煮作一碗,去滓溫服,其毒立散。未成即破,已成者膿自出,皆不用手。
《海上方》∶治內癰有膿,敗血,腥穢殊甚,遂至臍腹冷痛。此乃敗膿所致,用此方推膿下血。
白芷(一兩) 白芍 白礬(枯,各半兩) 單葉紅蜀葵根(二兩)
上為末,蠟礬熔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俟膿出盡,十宣散補之。一方,用豬膏煎鯽魚治腸癰。一方,以鱉甲燒存性服之。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癰疽。
栝蔞(新舊皆可,和椒炒,碎) 川椒(二十粒) 甘草(三四寸,銼) 乳香(五粒,如皂角子大)
上用無灰酒三碗,煮作一碗,去滓溫服,其毒立散。未成即破,已成者膿自出,皆不用手。
《海上方》∶治內癰有膿,敗血,腥穢殊甚,遂至臍腹冷痛。此乃敗膿所致,用此方推膿下血。
白芷(一兩) 白芍 白礬(枯,各半兩) 單葉紅蜀葵根(二兩)
上為末,蠟礬熔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俟膿出盡,十宣散補之。一方,用豬膏煎鯽魚治腸癰。一方,以鱉甲燒存性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