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查古籍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可用做游戲的方式對患兒進行生物反饋治療,訓練時要求患兒改變排便動作,使自己的壓力曲線盡可能與正常兒童相同。
成功地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必須具備以下4個條件:
1 合作患兒。
2能檢測到肛門外括約肌反應(yīng)(收縮或松弛)。
3終末效應(yīng)器官需具備反應(yīng)性(完全麻痹時,肛門外肌肉失去神經(jīng)支配,生物反饋治療無效)。
4患兒必需能感受到直腸牽張刺激,并能依此盡量控制排便動作。
適應(yīng)癥
· 盆底痙攣綜合征所致便秘
· 以下原因引起的大便失禁
(a) 肛門外括約肌功能減弱(見圖9.11)
圖9.10生物反饋治療。治療過程中患兒觀看正常壓力曲線,并
改變自己的排便動作,使壓力曲線盡量接近正常。
(b)直腸感覺減弱
(c)直腸受牽張刺激時,肛門內(nèi)、外括約肌缺乏協(xié)調(diào)運動。
儀器
見8.12。
檢查步驟
見8.12及圖9.10。
圖9.11一例肛門外括約肌功能減弱患兒與正常兒童肛門直腸測壓。圖示與
正常兒童比,其主動收縮肛門引起的壓力升高幅度減少、維持時間短;直
腸受牽張刺激后,外括約肌無反射性收縮;此時主動收縮肛門不能抵消內(nèi)
括約肌松弛引起的壓力下降。用圖經(jīng)Academy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Inc許可,引自Hyma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