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風—百病之長動不停

    任宏麗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風,是自然界的信使。世間的萬物都離不開風,風者,八風是也。所以,成語有“八面來風”。風是氣體的流動,是天地之間的變幻,是植物交配的媒介,是宇宙的洪荒,風是最偉大的造物。風,甲骨文寫作,如“鳳”鳥的模樣,說明古人“鳳、風”通用。說文古文作,《說文》載:“風,八風也。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蟲、從凡”??梢?,古人認為風在自然界起到變更節(jié)氣的作用,風生則蟲動,萬物復蘇。又因為春天草木復蘇,大地覺醒,故把“風”作為春天的主氣。在五行理論中,把四季、長夏與五行相配,其中與春季相配的就是“木”,又因為肝主木,所以有肝為風木之說。

    風既然是天地之氣,就會不斷變化、消長,而且不但在春季、在其他季節(jié)也會有“風”,當風變化非常強烈,甚至超過這個季節(jié)本身的主氣,就會致病,這時的“風”就成為致病的因素,稱為風邪。風從八方來,方向、強弱變化不定,中醫(yī)根據(jù)取向比類的方法,認為凡是變化、游走不定、發(fā)病迅速的病癥都是“風”導致的。而且后來還認為,不僅自然界有“風”,人體內(nèi)也存在“風”,這就是肝風。既然肝為風木,當肝陰不足時,肝陽就會化風,肝風內(nèi)動是很危險的,輕者頭暈?zāi)垦?,重則昏撲不醒人事,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風”。

    中醫(yī)認為,風性主動,《素問·陰性應(yīng)象大論》說:“風勝則動”,所以凡是動搖不定的病癥認為都與“風”有關(guān)。比如眩暈、振顫、抽搐、角弓反張等等的癥狀,都屬風證。所以“風”證也是中醫(yī)臨床最多見的病證,因此又有“風為百病之長”的說法。許多疾病都用相關(guān)的名稱加上“風”來命名,比如鶴膝風、鵝掌風、草鞋風、雷頭風、搖頭風、正頭風、偏頭風、陰囊風、厲風、癱風、赤游風、白癜風等,多種多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與風邪致病的特點有關(guān)。

更多中藥材
  • 不少患者啊,都有這個后背疼的表現(xiàn),有的患者除了后背疼之外,包括頸部疼,頭疼,還有一些腰疼等等。是不是得了冠心?。科鋵嵳嬗羞@樣的病例,后背疼可以是冠心病,但是呢,所以說要做一個心電圖排查就可以了,頸椎病可以后背疼嗎?也可以,所以說這個后背疼啊......
  • 前幾天在門診的時候呢,接診了一位膽汁反流病的患者,嗯,來找到我的時候呢,說很多醫(yī)院都去看了,藥也吃了挺多啊,就是總是治療效果不好啊。我覺得這個病人也挺復雜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藥物啊,結(jié)果我一看他的藥物呢,主要是這個啊,我們叫拉唑一類藥物......
  • 所謂的陰陽兩虛就是你既有陰虛的癥狀,同時又有陽虛的癥狀。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患者來看診,他說自己在冬天的時候感覺特別的怕冷,穿的比別人就是特別厚,總是感覺自己后背涼,腰涼,腿涼,腳涼,甚至是屁股都是涼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覺不到熱乎,有一種就是像......
  • 百病生于氣,這四種氣機失調(diào),中醫(yī)幫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人活一口氣,這最近呢,我對這個中醫(yī)的氣啊,也有不少體會啊,從自身也好,從患者的角度來講,中醫(yī)的氣,其實首先跟大家說的,要講究一個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簡單說就得有出氣,有進氣......
  • 第一點就是運動,缺少運動的人會脾虛,這一類病人呢,我跟大家說的是什么特點呢?比方說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規(guī)律,但是我就是不運動,為什么會脾虛呢?這個就是中醫(yī)講的氣血是需要運行的,也就是氣不是死氣血要活血,你這個運動呢,會改善這個氣血,如果你不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