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烏髭鬢,兼治牙齒一切疾。
麻 (二斤,細(xì)杵,不用羅) 地黃(三斤,揀擇勻停好者,然后曬干) 皂角(六挺,不蛀肥好者,每挺截作三段) 青鹽(三兩,杵碎,不用羅) 東引桃枝 柳枝 桑枝(各十五截,如大指大,各長一握) 墻頭豆(生者) 馬齒(及盛時(shí),采一斤,采時(shí)不得令婦人雞犬見,采到,即于凈
上藥用一斗三升瓦罐子新好者,將前件藥物,逐味分作三處,逐一味一重重下于罐子內(nèi),藥絕。用一新瓦片,可罐子口蓋覆,仍于蓋子中心開一竅子,出煙罐子周回,以好黃土紙,筋泥固濟(jì),候干,于凈房內(nèi),用炭火四向,慢慢燒之,須是用火得所,煙盡,撥卻火,塞眼子,卻黃土焙,一兩宿,候冷,取出藥,其色如鴉羽。于瓷器內(nèi)研細(xì),切勿犯鐵,更入升麻白芷各一兩,細(xì)研羅,入于末內(nèi),令勻,以瓷器內(nèi),收密封閉,逐漸取出一匙頭許,亦以小瓷器內(nèi)收,每日,不以旦暮或食后,揩齒,表里精細(xì)耐煩揩之。悉令周回,即合口須臾,若不倦,久長用之,髭鬢自然黑潤異常,牙齒堅(jiān)白無脫落,口氣香潔,合時(shí)切忌見婦人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