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未刻本葉氏醫(yī)案》 阿魏丸

    作者: 葉天士

    知饑少納。脾氣弱也。

    谷芽半曲木瓜煨姜茯苓陳皮炙草南棗藏陰久耗。素多郁勃。厥陽化風(fēng)。內(nèi)燔擾土。為泄為熱。宜用甘緩化風(fēng)法。

    炒焦白芍藥炙黑甘草片伏暑成瘧。神識不爽。良由邪盛故耳。

    竹葉杏仁滑石連軺蔻仁濃樸半夏通草脈弦澀。舌苔膩。濕邪阻于中焦。木火不能疏泄。濕火內(nèi)蒸。升降之機(jī)失職。為之脹滿。法宜香附汁廣皮藿梗小青皮茯苓川連脈沉弦。腹膨不饑。

    川楝子肉雞肫皮香附汁赤麥小芽青皮汁山楂炭咳嗽失血。右脅痛引。陰先虧而先宜理其絡(luò)痹。

    紫蘇子桃仁枇杷葉冬瓜子茜草薏苡仁精關(guān)不固。耳鳴少寐。

    靈磁石沙苑青鹽湖蓮金櫻子五味熟地茯神線魚膠芡實(shí)遠(yuǎn)志覆盆陰傷腹痛。

    黃芩茯神白芍知母牡蠣丹皮左脈弦數(shù)。嗽逆氣急盜汗。

    河車龜板川斛芡實(shí)天冬茯神熟地牡蠣五味阿膠山藥湘蓮脈弦數(shù)。咳嗆失血。

    淡黃芩桑葉川貝母真阿膠南參細(xì)生地嗽久失血音啞。由外邪傷陰。陰枯則陽浮上亢。為少陰損也。

    細(xì)生地元稻根須人中白元參雞子白粗旱蓮草白桔梗生草開肺不應(yīng)。從陽失流行治。

    桂枝茯苓白蜜煨姜診脈軟。心悸不耐煩。營虛氣怯甚矣。

    淮小麥茯神炙草炒白芍棗仁建蓮濕去熱未已。面熱舌黃。

    川黃連廣皮白金斛熟半夏綿茵陳茯苓右脅癖積。攻逆腹痛。不能納。邪在陽明之絡(luò)。日久有腹?jié)M之累。

    姜渣肉桂炙草濃樸茯苓廣皮哮逆不得臥。脈弦。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