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喉疳初覺陰虛成,嗌干刺痛色淡紅,腎火炎上金受克,破爛失音臭腐疼。
【注】此證一名陰虛喉疳。初覺咽嗌干燥,如毛草常刺喉中,又如硬物隘于咽下,嘔吐酸水,噦出甜涎,淡紅,微腫微痛,日久其色紫暗不鮮,頗似凍榴子色。由腎液久虧,相火炎上,消爍肺金,熏燎咽喉,腫痛日增,破爛腐衣,疊若蝦皮,聲音雌 ,喘急多痰,臭腐蝕延,其疼倍增,妨礙飲食,胃氣由此漸衰。而虛火益盛,煩躁者,宜服知柏地黃湯;若吐酸噦涎者,宜服甘露飲加川黃連;便燥者,兼服萬氏潤燥膏;面唇俱白,不寐懶食者,宜歸脾湯加酒炒川黃連;腫吹紫雪散,腐吹八寶珍珠散,其證投方應(yīng)病,或者十全一二,否則難救。
萬氏潤燥膏
豬脂一斤,切碎煉油去渣;加煉過白蜂蜜一斤,攪勻候凝,挑服二匙,日服三五次。
【方歌】萬氏潤燥膏神驗(yàn),降火清金滋便干,豬脂煉油加白蜜,挑服失音也能痊。
八寶珍珠散
兒茶 川連末 川貝母(去心,研) 青黛(各一錢五分) 紅褐(燒灰存性) 官粉 黃柏末魚腦石(微 ) 琥珀末(各一錢) 人中白( ,二錢) 硼砂(八分) 冰片(六分) 京牛黃珍珠(豆腐內(nèi)煮半炷香時取出,研末,各五分) 麝香(三分)
各研極細(xì)末,共兌一處,再研勻,以細(xì)筆管吹入喉內(nèi)爛肉處。
【方歌】八寶珍珠喉疳腐,冰麝兒茶連貝母,紅褐官粉黛牛黃,腦石中白柏硼琥。
知柏地黃湯(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見面部雀斑)
甘露飲(見慢喉風(fēng))
歸脾湯(見乳部乳中結(jié)核)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喉疳初覺陰虛成,嗌干刺痛色淡紅,腎火炎上金受克,破爛失音臭腐疼。
【注】此證一名陰虛喉疳。初覺咽嗌干燥,如毛草常刺喉中,又如硬物隘于咽下,嘔吐酸水,噦出甜涎,淡紅,微腫微痛,日久其色紫暗不鮮,頗似凍榴子色。由腎液久虧,相火炎上,消爍肺金,熏燎咽喉,腫痛日增,破爛腐衣,疊若蝦皮,聲音雌 ,喘急多痰,臭腐蝕延,其疼倍增,妨礙飲食,胃氣由此漸衰。而虛火益盛,煩躁者,宜服知柏地黃湯;若吐酸噦涎者,宜服甘露飲加川黃連;便燥者,兼服萬氏潤燥膏;面唇俱白,不寐懶食者,宜歸脾湯加酒炒川黃連;腫吹紫雪散,腐吹八寶珍珠散,其證投方應(yīng)病,或者十全一二,否則難救。
萬氏潤燥膏
豬脂一斤,切碎煉油去渣;加煉過白蜂蜜一斤,攪勻候凝,挑服二匙,日服三五次。
【方歌】萬氏潤燥膏神驗(yàn),降火清金滋便干,豬脂煉油加白蜜,挑服失音也能痊。
八寶珍珠散
兒茶 川連末 川貝母(去心,研) 青黛(各一錢五分) 紅褐(燒灰存性) 官粉 黃柏末魚腦石(微 ) 琥珀末(各一錢) 人中白( ,二錢) 硼砂(八分) 冰片(六分) 京牛黃珍珠(豆腐內(nèi)煮半炷香時取出,研末,各五分) 麝香(三分)
各研極細(xì)末,共兌一處,再研勻,以細(xì)筆管吹入喉內(nèi)爛肉處。
【方歌】八寶珍珠喉疳腐,冰麝兒茶連貝母,紅褐官粉黛牛黃,腦石中白柏硼琥。
知柏地黃湯(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見面部雀斑)
甘露飲(見慢喉風(fēng))
歸脾湯(見乳部乳中結(ji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