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齒挺出及脫落方五首

    廣濟療齒牙風(fēng)挺出疼痛,郁李根湯方。

    郁李根(五兩) 芎 (二兩) 細辛(二兩) 生地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先以鹽湯漱口,然后溫含之,冷即吐,更含取瘥。

    崔氏療牙齒挺出,疼痛不可忍方。

    羊腎脂(二合) 泔淀(二合) 牛糞(絞取汁一合) 甘草(半兩生用末之) 青黛 熏黃(半兩末)

    上六味相和銅器中,微火煎五六沸,取東引桃枝如箸大六枝,以綿纏頭,點取藥,更互熱烙為之又療疳濕,牙齒脫落,刺唇穿破,及下部侵蝕,并痔 齒悉療之方。(顧參軍授甘家秘之)青黛(二兩) 雄黃(研) 朱砂(研) 莨菪子(熬) 青礬石 黃礬石 白礬石(并燒令汁盡) 附子(炮) 苦參 甘草(炙) 藜蘆(炙) 細辛 麝香(研各一兩)

    上十三味搗篩為散,有前齒疾,稍稍著病上,日二三,濕 者,以井花水,平旦杪取半錢匕,水中服之,兼以薄綿裹如棗核許著蝕蟲 處,日三瘥止,下部中濕 蝕之,以苦參甘草作張文仲療齒根欲脫落方。

    取生地黃搗,以綿裹貼齒根,常含之甚妙。

    備急比見患齒風(fēng),傷齒挺出一分者方。

    長咋地黃尤妙,更不復(fù)發(f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