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密花角蒿

    拼音注音Mì Huā Jiǎo Hāo別名

    密毛角蒿、紅花角蒿、角蒿

    英文名root of Compact Incarvillea出處

    始載于《青藏高原藥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密生波羅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carvillea compacta Maxim.[I.bonualoti Bur .et Franch.]

    采收和儲藏:春、夏采收,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空曠石礫山坡及草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密生波羅花 多年生草本,花期高達(dá)20cm,果斯高達(dá)30cm。根肉質(zhì),圓錐狀,長15-23cm。一回羽狀復(fù)葉,聚生于莖基部,長約8-15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頂端小葉近卵圓形,比側(cè)生小葉大,全緣??偁罨ㄐ蛎芗?,聚生于莖頂端,1至多花從葉腋中抽出;苞片2;花梗長1-4cm,線形;花萼鐘形,綠色或紫紅色,長3.5-4cm;花冠筒外面紫色,具黑色斑點,內(nèi)面具少數(shù)紫色條紋,裂片圓形,長1.7-2.8cm,寬2-3.9cm,先端微凹,具遙體;雄蕊4,二強(qiáng);子房長圓形,2室,每室胚珠2裂,花柱長達(dá)4cm,柱頭扇形。蒴果長披針形,兩端尖,木質(zhì),具明顯的4棱,長約11cm,寬及厚約1cm?;ㄆ?-7月,果期8-12月。

    化學(xué)成分

    性狀鑒別 本品根呈長短不等的圓柱形,長15-20cm,直徑2-3cm,表面淡黃色至黃褐色,斷面類白色至淡黃色。莖短縮。羽狀復(fù)葉,小葉多脫落,暗綠色至淡黃色?;ㄐ蚩偁?;花皺縮,淡紫色或黑褐色;完整無缺花漏斗狀,先端5淺裂;雄蕊4,二強(qiáng)。氣微、味微苦。

    以根粗壯堅實、葉黃綠、花多者為佳。

    歸經(jīng)

    肝、脾、肺、胃四經(jīng)

    性味

    味苦;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鮮毒;燥濕;消食。主發(fā)熱;黃疸;中耳炎;消化不良;胃痛;腹脹便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2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花、種子:用于胃痛、黃疸、消化不良、耳積膿,月經(jīng)不調(diào)、高血壓,肺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蛇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來源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的幼蛇干燥尸體。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性味甘、咸,溫;有毒。功能主治祛風(fēng),通絡(luò),止痙。用于風(fēng)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fēng)口歪,半身不遂,抽......
  • 《中藥大辭典》:白花蛇頭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 Tóu出處《綱目》來源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的頭部。毒性《綱目》:“有毒。“功能主治《綱目》:“治瘢風(fēng)毒癩?!皬?fù)方①冶小兒急驚,體熱涎壅,四肢拘急,筋脈牽掣:白花蛇頭一枚(自開口者,生用)......
  • 《中藥大辭典》:白花蛇目睛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出處《綱目》來源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濟(jì)方》:“治小兒夜啼,以一只為末,竹瀝調(diào)少許灌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中華本草》:白花蛇目睛拼音注音Bái Hu......
  • 《中國藥典》:白花蛇舌草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 Shé Cǎo別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針草、蛇總管、二葉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龍舌草、蛇脷草、鶴舌草來源本品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
  • 別名白花藤來源毛茛科白花鐵線蓮Clematis maximowicziana Franch. et Savat.,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浙江。注意有毒,劑量不能超過8錢。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毒蛇(蝮蛇)咬傷。用法用量鮮根5錢,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