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香港腳腫滿小便澀方三首

    蘇恭防己湯,主通身體滿,小便澀,上氣上下痰水不能食,食則脹者方。

    桑白皮(五兩) 大豆(五升以水二斗并桑白皮煮取一斗去滓) 防己 橘皮 赤茯苓麻黃(去節(jié)各三兩) 生姜(五兩) 旋復花(一兩) 杏仁(八十枚) 紫蘇莖葉(二兩切)

    上十味切。以前件藥汁,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力弱者,分為五服,相去六七里久,微覆當大汗,小便利,腫氣消下,冷多加茱萸四兩,熱多加玄參四兩。忌酢物。

    又腫滿小便少者,湯方。

    檳榔(三十枚合子碎) 大豆(三升) 桑根白皮(二升) 生姜(一斤合皮)

    上四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半,去滓,分為六七服,各相去十里久,再服,小盒飯利,腫即消,瘦弱不能忍者,時復以少粥止之。

    又紫蘇湯方。

    紫蘇莖(一兩) 甘草(炙) 橘皮(各一兩半) 生姜(三兩) 檳榔(五枚)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若能長服之,永令氣消下。忌海藻菘菜。(并出上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內經》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
    ?
  • 作者:
    王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