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陽(yáng)證】
脅熱下利.臍下熱.大便赤黃.或有腸垢者.治用仲景黃芩湯.
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棗子三枚.煎至八分.服.如嘔.加半夏、生姜.
熱毒入胃.下利膿血.治用仲景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 黃芩(一兩) 芍藥(二兩) 阿膠(三兩)雞子黃(二個(gè))
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入膠煬盡小冷.納雞黃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無(wú)芍藥、雞子黃.有梔子仁半兩.
【陰證】
寒毒下利.臍下寒.腹脹滿.大便或黃白.或清黑、或有青谷.治用理中湯.或四逆湯.或白通湯.(二方見前)
【仲景理中湯】
人參 干姜 甘草(炙) 白術(shù)(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病重者加附子.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yàn)尸體后所見,提出對(duì)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陽(yáng)證】
脅熱下利.臍下熱.大便赤黃.或有腸垢者.治用仲景黃芩湯.
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棗子三枚.煎至八分.服.如嘔.加半夏、生姜.
熱毒入胃.下利膿血.治用仲景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 黃芩(一兩) 芍藥(二兩) 阿膠(三兩)雞子黃(二個(gè))
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入膠煬盡小冷.納雞黃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無(wú)芍藥、雞子黃.有梔子仁半兩.
【陰證】
寒毒下利.臍下寒.腹脹滿.大便或黃白.或清黑、或有青谷.治用理中湯.或四逆湯.或白通湯.(二方見前)
【仲景理中湯】
人參 干姜 甘草(炙) 白術(shù)(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病重者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