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sǒng
  • 拼音:song
  • 注音:ㄙㄨㄥˇ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5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TWWN
  • 五筆98:TWWN
  • 五行:
  • Unicode:U+616B
  • 四角號(hào)碼:28338
  • 倉頡輸入法:HOP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慫字拼音(帶聲調(diào))
    sǒng
  • 慫字筆順
    撇撇豎撇捺撇捺豎橫撇捺捺折捺捺
  • 基本解釋

    sǒng ?ㄙㄨㄥˇ ◎ “慫”的繁體字。 ◎ 驚懼。文選?張衡《西京賦》:“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慫兢?!? ◎ 見“慫恿”。

  • 漢語字典

    [①][sǒng][《廣韻》息拱切,上腫,心。]“慫1”的繁體字。亦作“1”。(1)驚懼。(2)慫恿,鼓動(dòng)。

    音韻參考

    [廣 韻]:息拱切,上2腫,sǒng,通開三上鍾心[平水韻]:上聲二腫[國 語]:sǒng[粵 語]:sung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 慫;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399第29【唐韻】息拱切【集韻】【韻會(huì)】荀勇切,??音悚?!菊f文】驚也。從心從聲?!∮謶Z慂,勸也?!∮帧菊崱繀u勇切,音縱。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