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pu
  • 注音:ㄆㄨ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6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ROGW
  • 五筆98:ROUF
  • 五行:
  • Unicode:U+64C8
  • 四角號碼:52095
  • 倉頡輸入法:QTCD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擈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擈字筆順
    橫豎橫豎豎捺撇橫捺撇橫橫橫豎撇捺
  • 基本解釋

    pǔ ? ㄆㄨˇ ◎ 古同“撲”。

  • 漢語字典

    [①][pū][《廣韻》普木切,入屋,滂。][《廣韻》蒲角切,入覺,並。]亦作“擈1”?!皳?”的繁體字。(1)擊;打。(2)指撲滅。(3)拍打;拍擊。(4)拂拭;輕輕地擦。(5)指拂拭的用具。(6)摔;擲。(7)向前猛沖;全身伏向。(8)謂趴,伏。(9)謂全心寄托。(10)相撲。(11)傾覆;倒下。(12)指氣味聲色之類直逼(人的感官)。(13)滿,遍。(14)棰杖。(15)古代一種制茶的工具。(16)圍棋術(shù)語。投。(17)古代博戲名。盛行于宋元民間,以錢為博具,擲地視字幕決勝敗。(18)宋元的一種包稅制度。(19)象聲詞。參見“撲哧”、“撲通”。(20)見“撲曲”。(21)見“撲唐唐”。[②][bǔ][《集韻》博木切,入屋,幫。]見“撲2挑”。

    音韻參考

    [國 語]:pū,bǔ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中】【手字部】 擈;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458第06同撲。詳撲字註。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