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shěng
  • 拼音:sheng
  • 注音:ㄕㄥ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2
  • 漢字結構:獨體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IITH
  • 五筆98:IITH
  • 五行:
  • Unicode:U+6E3B
  • 四角號碼:39162
  • 倉頡輸入法:EFH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渻字拼音(帶聲調(diào))
    shěng
  • 渻字筆順
    捺捺橫豎撇捺撇豎折橫橫橫
  • 基本解釋

    shěng ? ㄕㄥˇ ◎ 古同“省”,減少。 ◎ 水門。 ◎ 姓。

  • 漢語字典

    [①][shěng][《廣韻》所景切,上梗,生。][《廣韻》息井切,上靜,心。](1)“省”的古字。減少。(2)姓。春秋時有渻灶。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音韻參考

    [廣 韻]:所景切,上38梗,shěng,梗開三上庚生[國 語]:xǐng,shèng[粵 語]:saang2sing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渻;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635第18【唐韻】息幷切【集韻】【韻會】【正韻】息井切,??音省?!菊f文】少減也。一曰水門,一曰水名?!∮智鹈??!緺栄拧め屒稹克銎淝霸粶兦??!∮中铡!咀髠鳌坑袦兏^?!∮帧咎祈崱克扒小炯崱克∏校??音眚。義同??甲C:〔又姓?!咀髠鳌坑惺「^?!场≈敁?jù)襄三十一年左傳原文省竈改渻竈。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