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危重癥感染治療中的中藥應用策略

    危重癥患者由于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留置導尿管、深靜脈置管、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和大量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易出現(xiàn)細菌耐藥性及耐藥菌感染。近年來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配合中藥治療危重癥感染,以達到菌毒并治、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及防治真菌感染等目的,使危重癥患者的生存率有所增加,現(xiàn)將其具體經驗介紹如下。

    菌毒并治

    細菌可釋放內毒素引起組織損傷,加重休克及引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應用抗生素后細菌內毒素釋放會更多。在這時可加用中藥清熱解毒,一方面可發(fā)揮一定的抗菌作用,協(xié)同抗生素抗感染,另一方面發(fā)揮抗內毒素作用,保護機體組織免于遭受嚴重打擊,達到菌毒并治的目的。常用清熱解毒類中藥注射劑有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炎琥寧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

    據研究報道,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有一定的抑制炎性因子釋放作用,熱毒清注射液(金銀花、蒲公英、大青葉、魚腥草)等對溶酶體膜有顯著的穩(wěn)定和保護作用,并能保護肺部組織。

    改善微循環(huán)

    活血化瘀中藥可明顯改善內毒素所致的微循環(huán)障礙,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溶解微血栓,減輕白細胞黏附、聚集,減少白細胞血栓的形成。

    在抗感染同時加用活血化瘀中藥可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形成。危重癥患者一旦發(fā)生DIC則病情急劇惡化,死亡率高,而中藥活血化瘀藥相對安全,療效穩(wěn)定,早期應用可減少并發(fā)DIC危險因素。若DIC已行成時才應用此法則會貽誤有利治療時機。

    常用活血化瘀藥可選用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口服或鼻飼,亦可選用丹參注射液、洛泰注射液、紅花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等。據研究報道,活血化瘀藥尚有抗脂質過氧化及細胞保護作用。

    防治真菌感染

    抗感染治療同時易并發(fā)真菌感染,尤以廣譜抗生素頭孢三代及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類藥物并發(fā)真菌感染率較高。在中西醫(yī)結合抗真菌方面,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的經驗是患者在應用廣譜抗生素時若出現(xiàn)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癥狀,則給予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藥。常用芳香化濁、利濕解毒類中藥,如蒼術、茯苓、藿香、公丁香、土瑾皮、黃柏、黃連、兒茶煎湯口服或鼻飼,均可預防真菌感染,延緩及抑制真菌繁殖。

    保護胃腸道屏障功能

    胃腸道是一道有力的細菌防御屏障,當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胃腸黏膜充血水腫,腸蠕動減弱,防御屏障功能減弱或被破壞,腸道內蓄積的細菌或內毒素等易穿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huán),加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及MODS的發(fā)展而易致多器官衰竭(MOF)。

    有通熱下結、理氣健脾、調和胃腸作用的中藥有助于保護胃腸道屏障防御功能??蛇x用大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加木香、青皮、柴胡、砂仁以利胃腸道蠕動恢復,排出細菌及毒素,使毒邪有去路,達到解除腸道缺血缺氧狀態(tài),恢復腸黏膜屏障功能,阻止腸道細菌移位及減緩內毒素吸收、組織炎性介質產生,減輕炎性反應的目的。

    增強機體抵抗力

    危重癥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處于高代謝、高分解狀態(tài),故感染更難以控制,易發(fā)生感染性休克。如應用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具有益氣、溫陽、養(yǎng)陰作用的中藥,可平穩(wěn)升高血壓,并可對抗內毒素,穩(wěn)定融酶體膜從而保護機體細胞組織,改善組織器官缺血缺氧狀況,抗氧自由基,增強機體免疫力,發(fā)揮扶正祛邪的功效。

更多中藥材
  • 馮某,女,43歲,2010年10月13日初診?;颊咧髟V平素怕冷,遇寒則咳,咳則遺尿,已達五六年之久,秋冬季節(jié)加重。數年來,屢次求醫(yī),中、西藥物服用頗多,然療效欠佳,因友人介紹,故來就診??淘\見舌淡胖,苔白微膩,脈沉遲無力,右尺尤甚。脈癥合參......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稱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臟泵功能減退,致靜脈瘀血,動脈血液灌注不足,心臟不能充分排出足夠的血量滿足機體代謝和發(fā)育的需要而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多為心肌病變或結構異常使心臟負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導致死亡。小兒各年齡期均可發(fā)......
  • 魏文浩 魏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中醫(yī)醫(yī)院“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載于《素問·至真要大論》?!昂鵁嵴摺?,指用苦寒泄熱法治熱證,病不愈反見熱者,是指腎陰(真陰)不足之虛熱,而非有余之實熱;“取之陰”即治宜滋其腎陰(腎之真水......
  • 杜昕 河北省中醫(yī)院 袁紅霞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黃文政教授,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50年,尤擅長內科雜病。今總結其治療一夜間煩熱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間煩熱,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喪,晝夜悲悶,心......
  • 張英棟 山西省晉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瞑眩,語出《尚書·說命》,曰“藥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應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轉反應。瞑眩是一種疾病治療或者自愈過程中的動象。動者屬陽,相對于靜止不動、處于相持狀態(tài)的人體疾病狀態(tài)來說,這是由陰轉陽的佳兆。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