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危重癥患者由于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留置導尿管、深靜脈置管、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和大量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易出現(xiàn)細菌耐藥性及耐藥菌感染。近年來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配合中藥治療危重癥感染,以達到菌毒并治、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及防治真菌感染等目的,使危重癥患者的生存率有所增加,現(xiàn)將其具體經驗介紹如下。
菌毒并治
細菌可釋放內毒素引起組織損傷,加重休克及引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應用抗生素后細菌內毒素釋放會更多。在這時可加用中藥清熱解毒,一方面可發(fā)揮一定的抗菌作用,協(xié)同抗生素抗感染,另一方面發(fā)揮抗內毒素作用,保護機體組織免于遭受嚴重打擊,達到菌毒并治的目的。常用清熱解毒類中藥注射劑有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炎琥寧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
據研究報道,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有一定的抑制炎性因子釋放作用,熱毒清注射液(金銀花、蒲公英、大青葉、魚腥草)等對溶酶體膜有顯著的穩(wěn)定和保護作用,并能保護肺部組織。
改善微循環(huán)
活血化瘀中藥可明顯改善內毒素所致的微循環(huán)障礙,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溶解微血栓,減輕白細胞黏附、聚集,減少白細胞血栓的形成。
在抗感染同時加用活血化瘀中藥可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形成。危重癥患者一旦發(fā)生DIC則病情急劇惡化,死亡率高,而中藥活血化瘀藥相對安全,療效穩(wěn)定,早期應用可減少并發(fā)DIC危險因素。若DIC已行成時才應用此法則會貽誤有利治療時機。
常用活血化瘀藥可選用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口服或鼻飼,亦可選用丹參注射液、洛泰注射液、紅花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等。據研究報道,活血化瘀藥尚有抗脂質過氧化及細胞保護作用。
防治真菌感染
抗感染治療同時易并發(fā)真菌感染,尤以廣譜抗生素頭孢三代及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類藥物并發(fā)真菌感染率較高。在中西醫(yī)結合抗真菌方面,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的經驗是患者在應用廣譜抗生素時若出現(xiàn)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癥狀,則給予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藥。常用芳香化濁、利濕解毒類中藥,如蒼術、茯苓、藿香、公丁香、土瑾皮、黃柏、黃連、兒茶煎湯口服或鼻飼,均可預防真菌感染,延緩及抑制真菌繁殖。
保護胃腸道屏障功能
胃腸道是一道有力的細菌防御屏障,當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胃腸黏膜充血水腫,腸蠕動減弱,防御屏障功能減弱或被破壞,腸道內蓄積的細菌或內毒素等易穿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huán),加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及MODS的發(fā)展而易致多器官衰竭(MOF)。
有通熱下結、理氣健脾、調和胃腸作用的中藥有助于保護胃腸道屏障防御功能??蛇x用大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加木香、青皮、柴胡、砂仁以利胃腸道蠕動恢復,排出細菌及毒素,使毒邪有去路,達到解除腸道缺血缺氧狀態(tài),恢復腸黏膜屏障功能,阻止腸道細菌移位及減緩內毒素吸收、組織炎性介質產生,減輕炎性反應的目的。
增強機體抵抗力
危重癥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處于高代謝、高分解狀態(tài),故感染更難以控制,易發(fā)生感染性休克。如應用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具有益氣、溫陽、養(yǎng)陰作用的中藥,可平穩(wěn)升高血壓,并可對抗內毒素,穩(wěn)定融酶體膜從而保護機體細胞組織,改善組織器官缺血缺氧狀況,抗氧自由基,增強機體免疫力,發(fā)揮扶正祛邪的功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危重癥患者由于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留置導尿管、深靜脈置管、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和大量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易出現(xiàn)細菌耐藥性及耐藥菌感染。近年來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配合中藥治療危重癥感染,以達到菌毒并治、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及防治真菌感染等目的,使危重癥患者的生存率有所增加,現(xiàn)將其具體經驗介紹如下。
菌毒并治
細菌可釋放內毒素引起組織損傷,加重休克及引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應用抗生素后細菌內毒素釋放會更多。在這時可加用中藥清熱解毒,一方面可發(fā)揮一定的抗菌作用,協(xié)同抗生素抗感染,另一方面發(fā)揮抗內毒素作用,保護機體組織免于遭受嚴重打擊,達到菌毒并治的目的。常用清熱解毒類中藥注射劑有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炎琥寧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
據研究報道,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有一定的抑制炎性因子釋放作用,熱毒清注射液(金銀花、蒲公英、大青葉、魚腥草)等對溶酶體膜有顯著的穩(wěn)定和保護作用,并能保護肺部組織。
改善微循環(huán)
活血化瘀中藥可明顯改善內毒素所致的微循環(huán)障礙,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溶解微血栓,減輕白細胞黏附、聚集,減少白細胞血栓的形成。
在抗感染同時加用活血化瘀中藥可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形成。危重癥患者一旦發(fā)生DIC則病情急劇惡化,死亡率高,而中藥活血化瘀藥相對安全,療效穩(wěn)定,早期應用可減少并發(fā)DIC危險因素。若DIC已行成時才應用此法則會貽誤有利治療時機。
常用活血化瘀藥可選用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口服或鼻飼,亦可選用丹參注射液、洛泰注射液、紅花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等。據研究報道,活血化瘀藥尚有抗脂質過氧化及細胞保護作用。
防治真菌感染
抗感染治療同時易并發(fā)真菌感染,尤以廣譜抗生素頭孢三代及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類藥物并發(fā)真菌感染率較高。在中西醫(yī)結合抗真菌方面,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的經驗是患者在應用廣譜抗生素時若出現(xiàn)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癥狀,則給予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藥。常用芳香化濁、利濕解毒類中藥,如蒼術、茯苓、藿香、公丁香、土瑾皮、黃柏、黃連、兒茶煎湯口服或鼻飼,均可預防真菌感染,延緩及抑制真菌繁殖。
保護胃腸道屏障功能
胃腸道是一道有力的細菌防御屏障,當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胃腸黏膜充血水腫,腸蠕動減弱,防御屏障功能減弱或被破壞,腸道內蓄積的細菌或內毒素等易穿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huán),加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及MODS的發(fā)展而易致多器官衰竭(MOF)。
有通熱下結、理氣健脾、調和胃腸作用的中藥有助于保護胃腸道屏障防御功能??蛇x用大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加木香、青皮、柴胡、砂仁以利胃腸道蠕動恢復,排出細菌及毒素,使毒邪有去路,達到解除腸道缺血缺氧狀態(tài),恢復腸黏膜屏障功能,阻止腸道細菌移位及減緩內毒素吸收、組織炎性介質產生,減輕炎性反應的目的。
增強機體抵抗力
危重癥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處于高代謝、高分解狀態(tài),故感染更難以控制,易發(fā)生感染性休克。如應用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具有益氣、溫陽、養(yǎng)陰作用的中藥,可平穩(wěn)升高血壓,并可對抗內毒素,穩(wěn)定融酶體膜從而保護機體細胞組織,改善組織器官缺血缺氧狀況,抗氧自由基,增強機體免疫力,發(fā)揮扶正祛邪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