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平肝化濁合劑由石決明、天麻、丹參、竹茹等組成,為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已故名中醫(yī)劉博仁的經驗方,具有平肝潛陽,祛瘀化濁之功。為探討其治療腦梗塞的作用機理,該院骨傷病中心實驗室觀察了該方對腦梗塞大鼠神經行為學與腦組織缺血損傷的影響。證明該方具有保護大鼠栓塞后缺血的腦組織、改善肢體運動和協(xié)調功能的作用,從而降低腦梗塞大鼠的早期死亡率,而減輕栓子栓塞后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可能是其治療腦梗塞的主要實驗基礎。
研究人員介紹,本實驗共分為假手術組(A)、造模組(B)、平肝化濁合劑組(C)、尼莫地平組(D)四組。其中B、C、D組用同種大鼠無菌自然干燥的血凝塊制作多發(fā)性腦梗塞模型。A、B組灌服蒸餾水,C組灌服平肝化濁合劑,D組灌服尼莫地平片溶液,每天給藥1次,連續(xù)2周。給藥結束后,觀察各組大鼠死亡率和用藥前后的神經行為學分級,并取腦組織做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B組在用藥1周后的死亡率明顯升高;用藥14天后,C組神經行為學分級明顯優(yōu)于B組;病理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C組和D組大鼠腦組織中神經細胞光鏡下的缺血性變化及其超微結構改變均較B組輕微。
研究人員介紹,本研究采用接近老齡的大鼠頸內動脈注入同種動物自身血凝塊的方法,模擬人類多發(fā)性腦梗塞,大鼠推注血凝塊后出現(xiàn)對側肢體不同程度的偏癱,與臨床多發(fā)性腦梗塞具有許多相似之處。所有造模動物在造模后其神經行為學分級均達到1級以上,而假手術組均為0級,說明模型復制成功;平肝化濁合劑治療14天后,其神經行為學分級明顯優(yōu)于造模組,假手術組無明顯差異;而且平肝化濁合劑組在用藥1周后的大鼠死亡率與假手術組無明顯差異,表明平肝化濁合劑能明顯改善腦梗塞大鼠的肢體運動協(xié)調功能,降低腦梗塞大鼠在梗塞早期的死亡率。
大鼠經頸動脈注入血凝塊后,腦組織內出現(xiàn)梗死灶。顯微鏡下見神經細胞發(fā)生廣泛缺血性改變,神經纖維脫髓鞘,膠質細胞灶狀增生,小膠質細胞呈棒狀,并有嗜神經細胞現(xiàn)象。神經細胞及血管周圍明顯疏松水腫。電鏡下見神經細胞出現(xiàn)胞漿中線粒體腫脹、嵴消失,粗面內質網擴張等缺血性改變。實驗結果表明,平肝化濁合劑和尼莫地平均能減輕栓子栓塞后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傷,說明平肝化濁合劑減輕栓子栓塞后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療腦梗塞的主要實驗基礎。
中醫(yī)學認為,中風是由肝腎陰虛所致的陽亢風動、痰瘀隨風上逆而形成的上實下虛證,在本病的急性期,當以平肝熄風、祛瘀化濁為治療原則。平肝化濁合劑以石決明、天麻為君,以平肝熄風;丹參、黃芩、佩蘭、浙貝、竹茹為臣,以祛瘀化濁;鉤藤、杭菊、澤瀉為佐,鉤藤、杭菊助君藥平肝熄風,澤瀉助臣藥利濕化濁,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全方共奏平肝熄風、祛瘀化濁之功。臨床研究表明,平肝化濁合劑能明顯降低肝陽上亢型中風患者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Al)活性和血小板—琢顆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升高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活性,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纖溶功能及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研究表明,石決明、丹參、鉤藤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黃芩中的黃芩苷元和反黃芩苷元可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降低血栓素A2含量,預防血栓形成;丹參、澤瀉具有Ca2+拮抗作用,抑制鈣離子的流入。平肝化濁合劑對腦梗塞大鼠栓塞后腦組織缺血損傷的保護以及改善其肢體運動和協(xié)調功能的作用,可能與上述作用有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平肝化濁合劑由石決明、天麻、丹參、竹茹等組成,為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已故名中醫(yī)劉博仁的經驗方,具有平肝潛陽,祛瘀化濁之功。為探討其治療腦梗塞的作用機理,該院骨傷病中心實驗室觀察了該方對腦梗塞大鼠神經行為學與腦組織缺血損傷的影響。證明該方具有保護大鼠栓塞后缺血的腦組織、改善肢體運動和協(xié)調功能的作用,從而降低腦梗塞大鼠的早期死亡率,而減輕栓子栓塞后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可能是其治療腦梗塞的主要實驗基礎。
研究人員介紹,本實驗共分為假手術組(A)、造模組(B)、平肝化濁合劑組(C)、尼莫地平組(D)四組。其中B、C、D組用同種大鼠無菌自然干燥的血凝塊制作多發(fā)性腦梗塞模型。A、B組灌服蒸餾水,C組灌服平肝化濁合劑,D組灌服尼莫地平片溶液,每天給藥1次,連續(xù)2周。給藥結束后,觀察各組大鼠死亡率和用藥前后的神經行為學分級,并取腦組織做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B組在用藥1周后的死亡率明顯升高;用藥14天后,C組神經行為學分級明顯優(yōu)于B組;病理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C組和D組大鼠腦組織中神經細胞光鏡下的缺血性變化及其超微結構改變均較B組輕微。
研究人員介紹,本研究采用接近老齡的大鼠頸內動脈注入同種動物自身血凝塊的方法,模擬人類多發(fā)性腦梗塞,大鼠推注血凝塊后出現(xiàn)對側肢體不同程度的偏癱,與臨床多發(fā)性腦梗塞具有許多相似之處。所有造模動物在造模后其神經行為學分級均達到1級以上,而假手術組均為0級,說明模型復制成功;平肝化濁合劑治療14天后,其神經行為學分級明顯優(yōu)于造模組,假手術組無明顯差異;而且平肝化濁合劑組在用藥1周后的大鼠死亡率與假手術組無明顯差異,表明平肝化濁合劑能明顯改善腦梗塞大鼠的肢體運動協(xié)調功能,降低腦梗塞大鼠在梗塞早期的死亡率。
大鼠經頸動脈注入血凝塊后,腦組織內出現(xiàn)梗死灶。顯微鏡下見神經細胞發(fā)生廣泛缺血性改變,神經纖維脫髓鞘,膠質細胞灶狀增生,小膠質細胞呈棒狀,并有嗜神經細胞現(xiàn)象。神經細胞及血管周圍明顯疏松水腫。電鏡下見神經細胞出現(xiàn)胞漿中線粒體腫脹、嵴消失,粗面內質網擴張等缺血性改變。實驗結果表明,平肝化濁合劑和尼莫地平均能減輕栓子栓塞后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傷,說明平肝化濁合劑減輕栓子栓塞后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療腦梗塞的主要實驗基礎。
中醫(yī)學認為,中風是由肝腎陰虛所致的陽亢風動、痰瘀隨風上逆而形成的上實下虛證,在本病的急性期,當以平肝熄風、祛瘀化濁為治療原則。平肝化濁合劑以石決明、天麻為君,以平肝熄風;丹參、黃芩、佩蘭、浙貝、竹茹為臣,以祛瘀化濁;鉤藤、杭菊、澤瀉為佐,鉤藤、杭菊助君藥平肝熄風,澤瀉助臣藥利濕化濁,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全方共奏平肝熄風、祛瘀化濁之功。臨床研究表明,平肝化濁合劑能明顯降低肝陽上亢型中風患者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Al)活性和血小板—琢顆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升高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活性,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纖溶功能及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研究表明,石決明、丹參、鉤藤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黃芩中的黃芩苷元和反黃芩苷元可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降低血栓素A2含量,預防血栓形成;丹參、澤瀉具有Ca2+拮抗作用,抑制鈣離子的流入。平肝化濁合劑對腦梗塞大鼠栓塞后腦組織缺血損傷的保護以及改善其肢體運動和協(xié)調功能的作用,可能與上述作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