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秋日天高云淡,多露氣爽,正是大量瓜果入市之季。一時之間,秋梨、蘋果、葡萄、柿子,還有那芳香四溢的哈密瓜等紛紛進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在人們進食瓜果的同時,也須注意?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者更要注意?,水果不可隨意多吃,而且要講究衛(wèi)生,否則易“秋瓜壞肚”。
日前,記者走訪了某醫(yī)院急診科腸道門診,見不少患者正在打吊針。護士介紹說:“每年八、九月份是我們這兒的高峰期,就診患者基本上是由于季節(jié)變化而飲食不當所致?!睋{查,這些患者中,有不少人因吃水果不當或水果不凈而引起腹瀉。于是,記者針對秋天易產生秋瀉等相關問題咨詢了有關中醫(yī)專家。
何謂秋瀉
中醫(yī)朱美珍教授講,農歷七、八、九月為秋季,濕邪與秋之涼風形成風濕之邪。此時暑熱未消,暑蒸濕動,天氣悶熱,濕熱為患最多,加之秋季蔬果豐盛,人們往往貪吃多食,或誤食生冷不潔之品,傷害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礙,致使清濁不分,混雜而下,并走大腸,引起腹瀉,是為秋瀉。常見于兒童,成人也有發(fā)生。所表現癥狀為發(fā)熱、嘔吐、腹痛,泄瀉且起病急,發(fā)熱高(38℃~40℃),胃腸道癥狀較重,大便次數不斷增多,甚至一天幾十次,為水樣便,兒童則多為蛋花樣便,夾有少量殘渣與粘液,多無腥臭及膿血。由于腹瀉頻繁,以 及嘔吐、食欲不振,因此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現象,病情嚴重的,還會出現電解質紊亂。
怎樣治療
有關專家認為,對于本病的治療,輕者不必禁食,但應調節(jié)好飲食,飲食要清淡,勿食油膩或不易消化之物,應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進食一些米湯、稀藕粉、糖鹽開水等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還可選擇服用以下簡易食療方:(1)鮮藕1000~1500克洗凈,開水燙后搗碎取汁,用開水沖服,每天2次;或用去節(jié)鮮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凈剁碎,用消毒紗布取汁液,用開水沖服。(2)新鮮馬齒莧120克(或干品60克),綠豆60克,煎湯服食,每日1~2次,連服3日。(3)鮮山藥、橘子皮、白扁豆、紅糖各適量,大棗5個,水煎取汁,熱服,每日3次。(4)山楂炭12克,青皮6克,共研細末,混勻,加水160毫升,調成漿水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服15毫升(約1湯匙),一日4次。病情較重者,則應及時送往醫(yī)院急診科腸道門診輸液治療。
如何預防
朱教授告誡大家,秋季氣候逐漸轉涼,年老體弱者及嬰幼兒應防止腹部受寒,不吃生冷、不潔或過夜食物,講究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食物要新鮮,蔬菜水果要洗凈,食具要清潔,飯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從口入這一關。秋季水果品種多樣,香甜可口,然而對有些人來說,亂吃或過多的吃則是有害無益的。中醫(yī)認為,水果分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如秋梨屬寒,西瓜屬涼,桃子屬熱,李子屬溫等。由于水果有不同的“味”,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功效。如果人們一味地貪吃“寒味”水果,會很容易引起腹瀉,而像平素胃寒 或有消化不良、經常腹瀉之人,則更不宜吃梨、西瓜、獼猴桃、香蕉等這些性寒滑腸的水果,以免影響消化功能,加重腹瀉。相反,可適當食用蘋果、海棠、石榴等來有效治療腹瀉。因此,在吃水果時,應根據各人的不同情況,適當選擇,這對預防秋季腹瀉必將大有裨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秋日天高云淡,多露氣爽,正是大量瓜果入市之季。一時之間,秋梨、蘋果、葡萄、柿子,還有那芳香四溢的哈密瓜等紛紛進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在人們進食瓜果的同時,也須注意?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者更要注意?,水果不可隨意多吃,而且要講究衛(wèi)生,否則易“秋瓜壞肚”。
日前,記者走訪了某醫(yī)院急診科腸道門診,見不少患者正在打吊針。護士介紹說:“每年八、九月份是我們這兒的高峰期,就診患者基本上是由于季節(jié)變化而飲食不當所致?!睋{查,這些患者中,有不少人因吃水果不當或水果不凈而引起腹瀉。于是,記者針對秋天易產生秋瀉等相關問題咨詢了有關中醫(yī)專家。
何謂秋瀉
中醫(yī)朱美珍教授講,農歷七、八、九月為秋季,濕邪與秋之涼風形成風濕之邪。此時暑熱未消,暑蒸濕動,天氣悶熱,濕熱為患最多,加之秋季蔬果豐盛,人們往往貪吃多食,或誤食生冷不潔之品,傷害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礙,致使清濁不分,混雜而下,并走大腸,引起腹瀉,是為秋瀉。常見于兒童,成人也有發(fā)生。所表現癥狀為發(fā)熱、嘔吐、腹痛,泄瀉且起病急,發(fā)熱高(38℃~40℃),胃腸道癥狀較重,大便次數不斷增多,甚至一天幾十次,為水樣便,兒童則多為蛋花樣便,夾有少量殘渣與粘液,多無腥臭及膿血。由于腹瀉頻繁,以 及嘔吐、食欲不振,因此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現象,病情嚴重的,還會出現電解質紊亂。
怎樣治療
有關專家認為,對于本病的治療,輕者不必禁食,但應調節(jié)好飲食,飲食要清淡,勿食油膩或不易消化之物,應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進食一些米湯、稀藕粉、糖鹽開水等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還可選擇服用以下簡易食療方:(1)鮮藕1000~1500克洗凈,開水燙后搗碎取汁,用開水沖服,每天2次;或用去節(jié)鮮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凈剁碎,用消毒紗布取汁液,用開水沖服。(2)新鮮馬齒莧120克(或干品60克),綠豆60克,煎湯服食,每日1~2次,連服3日。(3)鮮山藥、橘子皮、白扁豆、紅糖各適量,大棗5個,水煎取汁,熱服,每日3次。(4)山楂炭12克,青皮6克,共研細末,混勻,加水160毫升,調成漿水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服15毫升(約1湯匙),一日4次。病情較重者,則應及時送往醫(yī)院急診科腸道門診輸液治療。
如何預防
朱教授告誡大家,秋季氣候逐漸轉涼,年老體弱者及嬰幼兒應防止腹部受寒,不吃生冷、不潔或過夜食物,講究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食物要新鮮,蔬菜水果要洗凈,食具要清潔,飯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從口入這一關。秋季水果品種多樣,香甜可口,然而對有些人來說,亂吃或過多的吃則是有害無益的。中醫(yī)認為,水果分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如秋梨屬寒,西瓜屬涼,桃子屬熱,李子屬溫等。由于水果有不同的“味”,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功效。如果人們一味地貪吃“寒味”水果,會很容易引起腹瀉,而像平素胃寒 或有消化不良、經常腹瀉之人,則更不宜吃梨、西瓜、獼猴桃、香蕉等這些性寒滑腸的水果,以免影響消化功能,加重腹瀉。相反,可適當食用蘋果、海棠、石榴等來有效治療腹瀉。因此,在吃水果時,應根據各人的不同情況,適當選擇,這對預防秋季腹瀉必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