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益氣化瘀通痹湯

    名醫(yī)武明欽采用益氣化瘀通痹湯進行治療,介紹如下:

    方劑名稱:益氣化瘀通痹湯

    組成:當歸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桂枝10克,降香10克,丹參25克,黨參15克,炮附子10克,五味子10克,生苡仁30克,生黃花30克,麥冬15克,三七粉2克(開水沖服)。

    功能:益氣養(yǎng)血,通陽化瘀。

    主治:適用于心腦血管病變,如冠心病、腦血管硬化、高血脂癥等。癥見心前區(qū)疼,頭痛,口干,心煩易怒,脈弦勁,舌質(zhì)紅,苔薄白偏干,證屬心肝氣陰兩虛、氣滯血瘀者。

    用法: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鐘,二煎沸后煎3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350~5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每劑分兩次服完,睡前溫服一半,余者第二日早飯后兩小時溫服,連服兩劑停藥1天,服藥過程中停服任何中西藥。

    加減運用:該病為虛中實證,虛為氣虛,實為心肝血瘀。虛多濕邪阻遏,如舌苔潤白膩者,可用高麗參加白蔻溫化濕邪;血瘀必生熱,如舌質(zhì)嫩暗紅者,可佐入半邊蓮,赤芍改為生白芍以斂肝陰;兼有肝氣不疏者,佐入炒香附、炒枳殼;郁熱之邪凌心犯腦形成失眠者,佐入少量的黃連、肉桂,因方中已有桂技,僅加入少量的黃連以清心脾之郁熱。

    典型病例:張某,53歲,干部,開封市供電局工作?;颊哂诎肽昵盁o明顯誘因出現(xiàn)頭暈,測血壓170/110mmHg,一個月前病情加重,出現(xiàn)頭昏沉,肢端麻木,健忘、胸悶,心前區(qū)疼、放射后背。血流變檢查結(jié)果表明;血液粘稠度偏高。脈沉取弦滑數(shù),舌體胖大,舌質(zhì)淡暗紅,苔薄白膩,證屬:心脾氣虛,健運失司,痰濕內(nèi)生,濕邪阻遏。心肝血瘀,瘀而化熱,郁熱上擾清竅形成眩暈。治以補氣化濕,養(yǎng)血活瘀,方藥予益氣化瘀通痹湯。共服上藥42劑,其間因舌苔厚膩,濕濁內(nèi)蘊,佐入溫陽湯一次。患者住院42天,血壓穩(wěn)定。頭目發(fā)昏、胸悶。心前區(qū)疼。顏面手掌充血、肢體麻木均消失。1990年12月81巳,血流變復查,八項正常,唯有血小板粘附率偏高,血脂亦恢復正常,自覺癥狀完全消失,患者要求出院。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總覺得自己困,乏,沒有力氣,身體有一種沉重感,做什么事兒都沒有精神,去醫(yī)院體檢,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指標異常,這是怎么回事兒呢?從中醫(yī)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虛實,咱們所說的虛呢?就是氣血不足或者是肝腎不足,那每個人體質(zhì)......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癥,通過吃抗生素啊和積極治療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還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變成了慢性的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等等。特別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這個時令呢,它主要是以涼燥為主,......
  • 大家好,我們常講啊,春捂秋凍,就是春天要多穿點衣服,秋天要涼一點。其實呢,也不完全。過去咱們說呢,秋凍,指的是可以少穿一點,然后為了讓身體逐漸適應秋冬的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但是有些部位大家還是要保護好,因為秋天的節(jié)氣,主要是以涼燥為主,那涼呢,......
  • 第一啊,我們就是說常見的是氣虛,氣虛是什么呢?氣呢,是推動人體活動的一種物質(zhì),就像我們看到這個火車一樣,蒸汽火車它的氣少了,它活動就差了,跑不起來了。那人也一樣,人的氣少了,氣虛了,那首先表現(xiàn)的就是乏力,不愛動彈,倦怠,干什么都沒精神,想使......
  • 我們一般來講呢,稍微活動之后吃點飯渾身大汗,什么問題呢?往往氣虛造成的。這個衛(wèi)氣有固澀汗孔的作用。所以當氣虛的時候,固澀不了,稍微活動一下汗就出來了。像更年期那個出汗是潮熱發(fā)熱,上來的快,下去的快。那么還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覺,枕頭濕了就是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