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以毒攻毒——蜈蚣戰(zhàn)毒蛇

    蛇藥研究專家季德勝先生一次被花蛇在手臂上咬了一口,咬處的皮膚突然腫起,劇痛不止,隨即變黑壞死。他趕忙服下自己配制的蛇藥,但卻未能有效地控制中毒癥狀,很快陷入了半昏迷狀態(tài)。氣若游絲的季德勝好不容易睜開雙眼對人說:“快給我捉5條蜈蚣來?!苯Y(jié)果5條蜈蚣下肚,病情仍未好轉(zhuǎn)。情急之下,他連吃15條蜈蚣,終于化險為夷。從此蜈蚣也就成為季德勝蛇藥的主要成分。

    中醫(yī)學認為,蜈蚣性味辛、溫,入肝經(jīng),有解蛇毒、瘡毒及止痙攣的作用。蜈蚣解毒功效顯著。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明確指出,蜈蚣“主啖諸蛇蟲魚毒”。將蜈蚣研為細末,每次服2~3克,1天4次,治蛇咬傷,并以消毒粗針穿刺咬傷腫脹部位,引流排毒,可使腫脹逐漸消退而痊愈。用蜈蚣加鹽浸油,取油擦小兒禿瘡,療效頗佳。以蜈蚣加茶葉同敷患處,可治瘰疬。

    蜈蚣的抗癌作用也比較明顯。據(jù)近代著名醫(yī)學家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有一噎膈患者,服藥無效,偶思飲酒,飲盡一壺而病愈,后視壺中有大蜈蚣一條,方悟蜈蚣有神奇的療效。中醫(yī)學所謂的噎膈,即為西醫(yī)的胃癌。人們受此啟發(fā),將蜈蚣曬干研末,每天服2~3條,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膚癌、鼻咽癌、結(jié)腸癌、宮頸癌、肝癌等,均取得一定療效。

更多中藥材
  • 腎臟之識眾所周知,中醫(yī)學的臟腑并非一個單純的解剖學概念,而是一個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關(guān)概念也因而呈現(xiàn)虛實相兼、過于抽象,且只有放在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下才能準確理解。在臟腑學說中,腎具有四個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長、發(fā)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納......
  •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遺作及學習《傷寒論》原文,總有不同的收獲。而今整理其注解《傷寒論》的原文時,引起筆者深思的是論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對此一讀而過,未引為重視。但近幾年常思考六經(jīng)類證、方證的六經(jīng)歸類,對不少方證難以認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臟病變引起心肌收縮力明顯降低和(或)心臟負荷明顯增加,導致心排血量顯著、急劇地降低,組織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綜合征。臨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較常見,急性右心衰竭較少見,常見病因有風心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肺心......
  • 鐘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醫(yī)院張某,男性,65歲。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護送來診。患者素有泌尿系結(jié)石史,先后在湖南某醫(yī)院歷經(jīng)3次碎石,但結(jié)石未能排出,雙腎仍然積水??淘\:患者臉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語,表情淡漠,時有惡心嘔吐。大......
  • 張男。脈象浮緊,重按細滯,舌苔糙白,口干飲多,脘悶不舒,二便均少,寒熱頭痛,遍體酸疼,是太陽之經(jīng),為風寒所束縛,陽明之腑,有濕濁之蘊蓄也,當用表里兩解之。川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紫蘇一錢,陳枳殼一錢,廣皮一錢,赤茯苓四錢,焙黃菊錢半,絲瓜絡(lu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