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癌瘤學是研究癌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預防及治療的專門學科。建國以來,我國在癌瘤的防治方面,醫(yī)務界作了大量的工作,出現了不少的新苗頭。初步探索出一些治療經驗,使許多病人癥狀減輕或痊愈。但是,我們對于癌瘤的形成原因和病機等,還了解的不夠,還未能總結出一套更系統(tǒng)的治療方法,我們的任務仍很艱巨。這就要求醫(yī)藥工作者,尤其是癌瘤防治工作者團結起來,進一步提高醫(yī)療效果,以過到根治癌瘤的目的,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為人類健康做出新貢獻。
我國對于癌瘤的流行病學調查,已初步掌握了14種癌瘤的流行與分布規(guī)律。在衛(wèi)生部的倡導下,各級衛(wèi)生部門組織流行病工作者及有關人員、廣大群眾約百萬人,經過幾年的勞動,對20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兩千多個縣(區(qū))級,統(tǒng)計了8億多人口,進行了3年的死亡回顧調查,并收集了56種疾病的大量的、較完整可靠的統(tǒng)計數據。初步摸清了全國人口的死亡情況與癌瘤分布特點。
通過調查研究證實:第一,癌瘤已成為我國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男性中,僅次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列為第二位,以胃癌死亡率最高;女性中,位于呼吸及心血管病之后,列為第三位,也以胃癌死亡率最高。死于胃癌每年約16萬人,食道癌約15。8萬多人,肝癌約10萬多人(3項占癌瘤死亡率總數60%),子宮、肺、腸、鼻咽、乳腺、血癌(白血?。┧劳雎室草^高。
35—54歲的壯年,受癌瘤威脅最大,是首位死亡原因,占總死亡率的21。58%。
人群與地區(qū)分布情況,有明顯的流行病學特征。各類癌瘤,各有高發(fā)區(qū)。
關于癌瘤的病因學研究,也已取得顯著的進展,已為我國的癌瘤防治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要進一步做好防癌治癌工作,還必須醫(yī)務工作者團結起來,并與群眾打成一片,互相幫助,為做好這一工作而努力。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癌瘤學是研究癌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預防及治療的專門學科。建國以來,我國在癌瘤的防治方面,醫(yī)務界作了大量的工作,出現了不少的新苗頭。初步探索出一些治療經驗,使許多病人癥狀減輕或痊愈。但是,我們對于癌瘤的形成原因和病機等,還了解的不夠,還未能總結出一套更系統(tǒng)的治療方法,我們的任務仍很艱巨。這就要求醫(yī)藥工作者,尤其是癌瘤防治工作者團結起來,進一步提高醫(yī)療效果,以過到根治癌瘤的目的,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為人類健康做出新貢獻。
我國對于癌瘤的流行病學調查,已初步掌握了14種癌瘤的流行與分布規(guī)律。在衛(wèi)生部的倡導下,各級衛(wèi)生部門組織流行病工作者及有關人員、廣大群眾約百萬人,經過幾年的勞動,對20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兩千多個縣(區(qū))級,統(tǒng)計了8億多人口,進行了3年的死亡回顧調查,并收集了56種疾病的大量的、較完整可靠的統(tǒng)計數據。初步摸清了全國人口的死亡情況與癌瘤分布特點。
通過調查研究證實:第一,癌瘤已成為我國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男性中,僅次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列為第二位,以胃癌死亡率最高;女性中,位于呼吸及心血管病之后,列為第三位,也以胃癌死亡率最高。死于胃癌每年約16萬人,食道癌約15。8萬多人,肝癌約10萬多人(3項占癌瘤死亡率總數60%),子宮、肺、腸、鼻咽、乳腺、血癌(白血?。┧劳雎室草^高。
35—54歲的壯年,受癌瘤威脅最大,是首位死亡原因,占總死亡率的21。58%。
人群與地區(qū)分布情況,有明顯的流行病學特征。各類癌瘤,各有高發(fā)區(qū)。
關于癌瘤的病因學研究,也已取得顯著的進展,已為我國的癌瘤防治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要進一步做好防癌治癌工作,還必須醫(yī)務工作者團結起來,并與群眾打成一片,互相幫助,為做好這一工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