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癌瘤學的闡述

    癌瘤學是研究癌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預防及治療的專門學科。建國以來,我國在癌瘤的防治方面,醫(yī)務界作了大量的工作,出現了不少的新苗頭。初步探索出一些治療經驗,使許多病人癥狀減輕或痊愈。但是,我們對于癌瘤的形成原因和病機等,還了解的不夠,還未能總結出一套更系統(tǒng)的治療方法,我們的任務仍很艱巨。這就要求醫(yī)藥工作者,尤其是癌瘤防治工作者團結起來,進一步提高醫(yī)療效果,以過到根治癌瘤的目的,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為人類健康做出新貢獻。

    我國對于癌瘤的流行病學調查,已初步掌握了14種癌瘤的流行與分布規(guī)律。在衛(wèi)生部的倡導下,各級衛(wèi)生部門組織流行病工作者及有關人員、廣大群眾約百萬人,經過幾年的勞動,對20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兩千多個縣(區(qū))級,統(tǒng)計了8億多人口,進行了3年的死亡回顧調查,并收集了56種疾病的大量的、較完整可靠的統(tǒng)計數據。初步摸清了全國人口的死亡情況與癌瘤分布特點。

    通過調查研究證實:第一,癌瘤已成為我國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男性中,僅次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列為第二位,以胃癌死亡率最高;女性中,位于呼吸及心血管病之后,列為第三位,也以胃癌死亡率最高。死于胃癌每年約16萬人,食道癌約15。8萬多人,肝癌約10萬多人(3項占癌瘤死亡率總數60%),子宮、肺、腸、鼻咽、乳腺、血癌(白血?。┧劳雎室草^高。

    35—54歲的壯年,受癌瘤威脅最大,是首位死亡原因,占總死亡率的21。58%。

    人群與地區(qū)分布情況,有明顯的流行病學特征。各類癌瘤,各有高發(fā)區(qū)。

    關于癌瘤的病因學研究,也已取得顯著的進展,已為我國的癌瘤防治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要進一步做好防癌治癌工作,還必須醫(yī)務工作者團結起來,并與群眾打成一片,互相幫助,為做好這一工作而努力。

更多中藥材
  • 郭曉辰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區(qū)痛,心胸憋悶,面色蒼白,氣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與中醫(yī)多種疾病相關。在中醫(yī)古代醫(yī)籍中雖無專門記載,但有與本病相似癥狀的描述。如《黃帝內經》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 筆者在臨床中自擬活血化瘀方治療某些血管性皮膚病,獲效較好?;痉降?0克,當歸10~12克,赤芍10~15克,紅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據不同病變隨癥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劑。案例過敏性紫癜:劉某,女,19歲。......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的空腸病變引起的出血也屬此范圍。主要臨床表現為嘔血和(或)黑糞,伴有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應......
  • 蔣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華佗中醫(yī)院筆者最近因飲食不節(jié),出現腹脹、腹痛,自認為胃腸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視。但脹痛之癥狀逐漸加重,夜間常痛醒。雖大便不干但很難解,小便正常,舌紅苔白,脈稍弦數。因按壓腹部則痛甚,辨為陽明腑實證,以厚樸三物湯加味治療:厚......
  • 孫國印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李某,女,55歲。2009年3月20日初診。雙眼反復流淚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淚,遇風更甚,伴視物不清,頭暈乏力,氣短,納差,雙手甲床色澤青紫,舌苔薄白,脈細澀,曾在當地醫(yī)院檢查診為“功能性溢淚”,并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