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概述】

    本病系細菌進入中耳所致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其臨床表現(xiàn),初期為耳內(nèi)脹痛、灼痛或刺痛,并放射至枕、顳部,鼓膜積膿及穿孔前可發(fā)熱、食欲減退;重者有惡心嘔吐,甚至抽風等中毒癥狀。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針灸治療,早期報道見于五十年代[1]。臨床實踐證實,無論用針用灸,都有較顯著的效果。針灸的作用不僅在于解除劇烈的耳部疼痛,而且對鼓室內(nèi)炎性分泌物的抑制和吸收也有明顯的影響。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聽會、翳風、丘墟、外關(guān)。

    配穴:曲池、足三里、合谷、耳門、太溪。

    (二)治法

    主穴為主,如發(fā)熱、疼痛不能控制可酌配配穴。每次取3~4穴,局部穴位取患側(cè),遠端穴位取對側(cè)或雙側(cè)。均采取捻轉(zhuǎn)加提插法,中強刺激,留針20~5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急性期每日1次,緩解后隔日1次,5~7次為一療程(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者可延長到10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1、痊愈:發(fā)熱耳痛消失,流膿停止。耳鏡檢查:外耳道干燥清潔,外耳道及鼓膜充血消失。2、有效:熱平痛止,膿液明顯減少。耳鏡檢查:外耳道及鼓膜充血減輕。3、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治療超過10次。

    共治81例,平均有效率為95.06%。53例按上述標準評價,痊愈38例(71.7%),總有效率94.3%[1,3]。

    艾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翳風。

    (二)治法

    艾卷懸灸。施灸前,先用消毒棉簽蘸雙氧水將外耳道拭凈,然后燃著艾卷,在距翳風穴(患側(cè))皮膚約3厘米高度處,以雀啄法熏灸,直灸至穴區(qū)皮膚潮紅,按之有烙熱感即止,時間一般1分鐘左右。灸畢放入引流條,以利膿液排出。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02例(包括部分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治愈率99.0%。平均艾灸治療3.15次[2]。

    艾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治療前用消毒棉簽清除外耳道膿液,然后用3%雙氧水拭洗,以不見膿液為止,再以消毒棉簽拭凈。用一硬紙卷成一園錐體型紙筒,錐 尖留一比火柴頭大的空隙,錐體能容納燃著的艾條著火端,治療時使病人患耳朝下,左手持紙筒,尖端插入外耳道,右手持著的艾條送入紙筒(注意勿燃著紙筒 )以艾煙進入耳道,熱氣以患者能忍受為佳,每次15~30分鐘,整個過程也可使患者自己掌握,以后家庭治療,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流膿或疼痛即灸,不限次數(shù)。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60例,經(jīng)1~2個月的治療,結(jié)果,痊愈58例,好轉(zhuǎn)2例[6]。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聽會、翳風、足三里、丘墟。

    配穴:耳門、曲池、太溪、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耳耳孔。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先用2%雙氧水(過氧化氫)清洗凈耳內(nèi)膿水并拭干,采用氦-氖激光雙管治療儀治療,波長6328埃,輸出功率10毫瓦,光斑直徑1.5毫米,距離穴位20厘米,每穴照射5分鐘。照射阿是穴可配光導(dǎo)纖維,亦為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者,宜在痊愈后,再鞏固治療2~3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75例(100只耳),痊愈75只,有效20只,無效5只,總有效率為95%。其中部份病例,隨著中耳炎癥狀的改善和痊愈聽力亦有提高[4]。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腕骨、外關(guān)、合谷、昆侖、足臨泣、足三里。

    (二)治法

    主穴均選,僅取患側(cè),雙耳病者可取兩側(cè)。得氣后用補法,以進針2~5分鐘后患者感覺耳內(nèi)部發(fā)熱為佳,留針1小時,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治療81例,均獲痊愈,一般而言,病情輕者,留針20分鐘患耳內(nèi)即有膿液排出,病情重者,第2、3次針后可有膿液排出[5]。

    【主要參考文獻】

    [1]劉 千,等。耳鼻咽喉科急性炎癥應(yīng)用針灸療法的初步總結(jié)。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1957,5[2]:102。

    [2]謝啟瑞。艾灸治療急性及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廣東中醫(yī) 1962;6:30。

    [3]周玉艷。針刺治療急性中耳炎53例。新中醫(yī) 1981;(4):40。

    [4]王富天,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療急性中耳炎70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7;7(5):9。

    [5]王 玨。循經(jīng)遠道取穴治療化膿性中耳炎81例。中國針灸 1990;10(6):18。

    [6]魏振東,等。艾灸治療化膿性中耳炎60例臨床觀察。針刺研究

    1997;22[3]:212。

更多中藥材
  • 5月5日,我們迎來了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夏,夏季是蛇傷的高發(fā)季節(jié)。被毒蛇咬傷該怎么辦?首先,立即遠離被蛇咬傷的地方。如果蛇咬了它,你可以用棍子或其他工具促使它離開;如果你在水中被蛇(如海蛇)咬傷,你應(yīng)該立即將受傷者移到岸邊或船上,以避免溺......
  • 中暑是一種常見的夏季急性疾病,其特點是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甚至突然昏倒。長期在高溫下工作也會有類似的癥狀。中暑嚴重,體溫大多在39℃以上,患者面色蒼白,有昏厥等癥狀。如果發(fā)現(xiàn)中暑患者,應(yīng)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扣,讓患者喝一點......
  • 蓮子百合瘦肉湯。功效:益氣調(diào)中,補虛損,交心腎,安神,益智,清心。適應(yīng)癥:神經(jīng)衰弱、心悸失眠、病后體弱等。蓮子性甘、澀、平、入心、脾、腎經(jīng),能養(yǎng)心、益腎、補脾、澀腸;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經(jīng),具有潤肺止咳、養(yǎng)陰清熱、清心安神、益氣調(diào)中......
  •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fā)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肛腸疾病,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紀都可發(fā)病,但隨著年紀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在我們國家,痔是最比較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蓮12克,粉丹皮9克,澤瀉10克,茯苓12克,豬苓15克,懷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黃芪30克,小葉石韋12克。功效:滋陰益腎,利濕清熱,益氣化瘀。主治:腎陰虛、水熱互結(jié)、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