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是70年代應用于臨床的新的檢查技術。該檢查技術應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病人需要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主要有以下10種情況。
1、原因不明的咯血或痰中帶血。
2、原因不明的咳嗽,難以用吸煙或氣管炎解釋,或原有的咳嗽在質上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中老年人。
3、支氣管阻塞,表現(xiàn)為局限性肺氣腫,局限性干性啰音或哮鳴音,以及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等。
4、臨床表現(xiàn)或X線檢查疑為肺癌者。
5、痰細胞學檢查陽性,肺內未找到病變者。
6、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經(jīng)麻痹或膈神經(jīng)麻痹者。
7、診斷不明的支氣管、肺部疾病或彌漫性肺部疾病診斷困難,需經(jīng)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做支氣管肺活檢,刷檢或沖洗等,進行細胞學及細菌學檢查者。
8、難以解釋的痰中找結核抗酸或肺結核并發(fā)肺癌者。
9、協(xié)助選擇性支氣管造影。
10、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在治療上的應用,如移除分泌物,治療肺不張、止血,吸引沖洗,引流肺膿瘍,了解病變范圍、確定外科手術方式,評價治療效果等。
有些病人因下列7種情況不能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1、一般情況極差,體質十分虛弱者。
2、肺功能嚴重損害,呼吸明顯困難者。
3、嚴重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或頻發(fā)心絞痛,明顯心律紊亂者。
4、嚴重高血壓者。
5、主動脈瘤,有破裂危險。
6、近期有大咯血,哮喘急性發(fā)作,則需暫緩進行。
7、出、凝血機制異常。
因此在做此項檢查之前,須了解病史及做必要的體格檢查,了解和核對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申請單所要求的各項常規(guī)檢查,如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心電圖(45歲以上者列為常規(guī))等;有呼吸功能不全者,應做血氣分析或肺功能檢查,拍必要的胸片,有關痰的細菌學和細胞學檢查等。借以估計病情,分析臨床診斷,有目的進行檢查,防止檢查時發(fā)生意外和并發(fā)癥。年齡較大且有心臟病病人,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時,應在心電監(jiān)護下進行,并做好必要的急救準備,作為病人不要緊張,消除顧慮,主動配合檢查。
病人術前4~6小時禁食。術前半小時,肌注阿托品0.5毫克,安定10毫克,必要時肌注杜冷丁50毫克。術前用1~2%地卡因或2~4%利多卡因或10%奴佛卡因做粘膜表面麻醉用藥,病人取仰臥位,肩部略墊高,頭部擺正,略向后仰,鼻孔朝上。種體位,病人肌肉放松,比較舒適,并可預防暈厥,宜于老年、體弱、精神緊張者檢查。術中避免咳嗽,內腔鏡在進入聲門時,病人要深吸氣,不要緊張、術后病人休息觀察半小時,方可離開檢查室,術后可能出現(xiàn)鼻咽喉不適、疼痛、聲嘶、發(fā)熱、痰中帶血等,可于短時或數(shù)日內自愈.術后2小時方可進食,開始以半流質為宜,注意口腔衛(wèi)生,可用硼酸液或呋喃西林液含漱。如做了活檢,應注意有無氣胸或活動性出血,有變化隨時就診,及時處理。如果檢查時間較長,咳嗽較頻或咯血者,可用鎮(zhèn)靜劑、止血劑并可給抗生素,以預防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是70年代應用于臨床的新的檢查技術。該檢查技術應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病人需要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主要有以下10種情況。
1、原因不明的咯血或痰中帶血。
2、原因不明的咳嗽,難以用吸煙或氣管炎解釋,或原有的咳嗽在質上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中老年人。
3、支氣管阻塞,表現(xiàn)為局限性肺氣腫,局限性干性啰音或哮鳴音,以及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等。
4、臨床表現(xiàn)或X線檢查疑為肺癌者。
5、痰細胞學檢查陽性,肺內未找到病變者。
6、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經(jīng)麻痹或膈神經(jīng)麻痹者。
7、診斷不明的支氣管、肺部疾病或彌漫性肺部疾病診斷困難,需經(jīng)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做支氣管肺活檢,刷檢或沖洗等,進行細胞學及細菌學檢查者。
8、難以解釋的痰中找結核抗酸或肺結核并發(fā)肺癌者。
9、協(xié)助選擇性支氣管造影。
10、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在治療上的應用,如移除分泌物,治療肺不張、止血,吸引沖洗,引流肺膿瘍,了解病變范圍、確定外科手術方式,評價治療效果等。
有些病人因下列7種情況不能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1、一般情況極差,體質十分虛弱者。
2、肺功能嚴重損害,呼吸明顯困難者。
3、嚴重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或頻發(fā)心絞痛,明顯心律紊亂者。
4、嚴重高血壓者。
5、主動脈瘤,有破裂危險。
6、近期有大咯血,哮喘急性發(fā)作,則需暫緩進行。
7、出、凝血機制異常。
因此在做此項檢查之前,須了解病史及做必要的體格檢查,了解和核對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申請單所要求的各項常規(guī)檢查,如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心電圖(45歲以上者列為常規(guī))等;有呼吸功能不全者,應做血氣分析或肺功能檢查,拍必要的胸片,有關痰的細菌學和細胞學檢查等。借以估計病情,分析臨床診斷,有目的進行檢查,防止檢查時發(fā)生意外和并發(fā)癥。年齡較大且有心臟病病人,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時,應在心電監(jiān)護下進行,并做好必要的急救準備,作為病人不要緊張,消除顧慮,主動配合檢查。
病人術前4~6小時禁食。術前半小時,肌注阿托品0.5毫克,安定10毫克,必要時肌注杜冷丁50毫克。術前用1~2%地卡因或2~4%利多卡因或10%奴佛卡因做粘膜表面麻醉用藥,病人取仰臥位,肩部略墊高,頭部擺正,略向后仰,鼻孔朝上。種體位,病人肌肉放松,比較舒適,并可預防暈厥,宜于老年、體弱、精神緊張者檢查。術中避免咳嗽,內腔鏡在進入聲門時,病人要深吸氣,不要緊張、術后病人休息觀察半小時,方可離開檢查室,術后可能出現(xiàn)鼻咽喉不適、疼痛、聲嘶、發(fā)熱、痰中帶血等,可于短時或數(shù)日內自愈.術后2小時方可進食,開始以半流質為宜,注意口腔衛(wèi)生,可用硼酸液或呋喃西林液含漱。如做了活檢,應注意有無氣胸或活動性出血,有變化隨時就診,及時處理。如果檢查時間較長,咳嗽較頻或咯血者,可用鎮(zhèn)靜劑、止血劑并可給抗生素,以預防呼吸道和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