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別錄》
為鱔科動物黃鱔的頭。
《綱目》:"甘,平,無毒。"
①《別錄》:"頭骨燒之,止痢。""干蟮頭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氣,除痞癥。"
②《綱目》:"百蟲入耳,燒,研,綿裹塞之。"
治小腸癰:鱔魚頭、蛇頭、地龍頭。燒灰酒服有效。(《集成方》)
出自《名醫(yī)別錄》
藥材基源:為合鰓科動物黃鱔的頭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后,割取頭部,鮮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底層生活的魚類,喜棲息于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轉現(xiàn)象。為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捕食各種小動物。
資源分布:除西北地區(qū)及東北北部外,各地均有分布。
黃鱔,體細長,呈蛇形,向后漸側扁,尾部尖細。頭圓,吻端尖,唇頗發(fā)達,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頜及腭骨上部有細齒。眼小,為一薄臘所覆蓋。兩處鼻孔在腹陪合為一,呈“V”字形。體無鱗。無胸腹鰭,背、臀鰭退化僅留低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lián)合。體色微黃或橙黃,全體滿布黑色小點,腹部灰白。
肝;腎經
味甘;性平
健脾益胃;解毒殺蟲。主消化不良;痢疾;消渴;痞積;脫肛;小腸癰;百蟲入耳
內服:焙干研粉,黃酒沖服,每次5g,每日3次。外用:適量,焙干研末,綿裹塞耳。
治小腸癰:鱔魚頭、蛇頭、地龍頭。燒灰酒服有效,(《集成方》)
1.《別錄》:頭骨燒之,上痢。干鱔頭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氣,除痞癥。
2.《綱目》:百蟲入耳,燒,研,綿裹塞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別錄》
來源為鱔科動物黃鱔的頭。
性味《綱目》:"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別錄》:"頭骨燒之,止痢。""干蟮頭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氣,除痞癥。"
②《綱目》:"百蟲入耳,燒,研,綿裹塞之。"
復方治小腸癰:鱔魚頭、蛇頭、地龍頭。燒灰酒服有效。(《集成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鱔魚頭拼音注音Shàn Yú Tóu英文名Finless eel head, Ricefield eel head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合鰓科動物黃鱔的頭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后,割取頭部,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底層生活的魚類,喜棲息于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轉現(xiàn)象。為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捕食各種小動物。
資源分布:除西北地區(qū)及東北北部外,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黃鱔,體細長,呈蛇形,向后漸側扁,尾部尖細。頭圓,吻端尖,唇頗發(fā)達,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頜及腭骨上部有細齒。眼小,為一薄臘所覆蓋。兩處鼻孔在腹陪合為一,呈“V”字形。體無鱗。無胸腹鰭,背、臀鰭退化僅留低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lián)合。體色微黃或橙黃,全體滿布黑色小點,腹部灰白。
歸經肝;腎經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解毒殺蟲。主消化不良;痢疾;消渴;痞積;脫肛;小腸癰;百蟲入耳
用法用量內服:焙干研粉,黃酒沖服,每次5g,每日3次。外用:適量,焙干研末,綿裹塞耳。
復方治小腸癰:鱔魚頭、蛇頭、地龍頭。燒灰酒服有效,(《集成方》)
各家論述1.《別錄》:頭骨燒之,上痢。干鱔頭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氣,除痞癥。
2.《綱目》:百蟲入耳,燒,研,綿裹塞之。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