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夏季兒童常見皮膚病的中醫(yī)防治

    夏季紫外線照射增多,空氣溫度及濕度增高,各種昆蟲細菌繁殖迅速,是皮膚病高發(fā)季節(jié)。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菲薄,皮下血管豐富,皮膚組織結構尚未完全成熟,抵抗力低,更易發(fā)生皮膚病。

    江蘇省中醫(yī)院兒科李妮副主任醫(yī)師指出,應加強夏季嬰幼兒常見皮膚病的防治。

    痱子 夏季溫度高,寶寶頭上、臉上、腋窩、胸背等處出現(xiàn)成片的小水皰或紅色尖頭小丘疹,伴有輕度灼熱感及刺癢,重者因汗孔感染可以出現(xiàn)膿頭痱子。

    預防方面,首先要讓寶寶生活的環(huán)境陰涼通風,減少出汗,如有汗應盡早擦干;要讓寶寶穿著寬松透氣吸汗的棉質(zhì)衣服,有汗?jié)駪皶r更換;適當吃清涼解暑的飲料和新鮮瓜果;睡覺時多翻身,保持皮膚干爽;洗澡不能用冷水,冷水會使汗孔收縮,加重痱子,也不能用太熱的水,會使皮膚充血,加重刺癢不適感,應用溫水洗澡,適當?shù)我恍┗端?、寶寶金水、十滴水等止癢消痱。

    蟲咬性皮炎 小兒皮膚耐受性差,被蚊叮蟲咬后反應更大,可以出現(xiàn)丘疹、紅斑,甚至水腫、瘀斑,預防的辦法是用蚊帳紗簾之類隔絕蚊蟲,也可用蚊香、驅(qū)蚊劑。出現(xiàn)蟲咬皮炎后可視癥狀外搽止癢、消腫、解毒等藥物。

    癤腫 皮膚毛囊及周圍組織被感染而致局部紅腫熱痛,出現(xiàn)癤腫包塊,繼而組織壞死,中間釀膿形成表皮膿頭,成熟后癤腫變軟,膿頭破潰出膿,癤腫逐漸消退、疼減。

    預防的方法主要是保持皮膚清潔。中醫(yī)藥治療有獨到之處,癤腫才起時外敷消腫止痛的中藥膏,成熟時可以外敷拔毒排膿的中藥膏,破潰膿凈后外敷生肌收口的中藥膏,并可配合服清熱解毒的中藥,如多個癤腫可加用抗生素,膿腫形成也可切開引流,注意不要隨便擠壓癤腫,以防細菌入血擴散感染。

    日光性皮炎 也是小兒常見夏季皮膚病,為戶外活動皮膚暴曬紫外線灼傷而致,3~6小時后出現(xiàn)癥狀,皮膚大片紅暈、灼痛,嚴重者出現(xiàn)水皰,甚至脫皮,防治的方法是避免被暴曬,也可涂防曬油,戶外活動應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16:00后進行,出現(xiàn)癥狀可在局部涂一些止痛清涼的藥膏。

    膿胞瘡 為細菌感染性皮膚病,一般是寶寶有痱子、蟲咬皮炎等問題后用不干凈的手抓撓導致表皮潰破感染,表現(xiàn)為一片一片皰疹,為黃色黏液或膿性破潰后流淌,形成膿痂,因其具有傳染性故往往越長越多,但最后痊愈不會留下疤痕,預防措施主要是不和患病小朋友接觸,不要去潮濕不干凈的地方,治療主要用抗生素,外搽內(nèi)服,盡早治療,以防擴散感染。(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馮 瑤)

更多中藥材
  • 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稱為三黃,因為它們都姓黃,但經(jīng)過仔細研究,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
  • 枸杞應干燥、通風,避免高溫,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補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到治療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過黃過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購買時應注意不要簡單地注意......
  • 山藥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虛勞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療脾胃不足和腎氣不足。但有濕熱實邪者(如大便粘滯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黃膩等)不宜多服;山藥有收澀作用,大便干結者不宜食用;山藥淀粉酶不耐高熱,不宜長時間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藥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臨床上多采用西藥治療。雖然降壓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對于高血壓患者,試著按摩穴位來幫助降壓。以下是三個降壓效果好的穴位。百會穴百會穴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肝熄風的功效?,F(xiàn)代研究表明,按摩百會穴可以調(diào)節(jié)微血管的收......
  • 一.野菊花是深黃色的管狀花,質(zhì)輕,氣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壓高,增加心臟負擔,傷心,消除心煩。心在舌頭上開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癢都屬于心臟,故野菊花還可以去除癤癰、喉嚨痛、止癢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陽上亢引起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