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概述】
兒童多動綜合征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小兒多動癥”。本病以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不穩(wěn)及易于沖動為特征。并有不同程度學(xué)習(xí)困難,但患兒智力正?;蚧菊?。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多見于學(xué)齡期兒童。發(fā)病與遺傳、環(huán)境、產(chǎn)傷等有一定關(guān)系。本病絕大多數(shù)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zhuǎn)而痊愈。本病屬中醫(yī)“躁動”、“健忘”、“失聰’等范疇。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并與遺傳有一定關(guān)系,后天因素中如產(chǎn)傷、外傷、生長發(fā)育欠佳也有關(guān)聯(lián)。
本病的病機主要為陰陽平衡失調(diào)。人的精神情志活動,必需有賴于人體陰陽平衡才能保持正常;而人的正常行為也必需陰平陽秘才能維持,若陰靜不足,陽動有余,動靜失制壩U可導(dǎo)致本病發(fā)生。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在本病發(fā)病中,這四個臟腑功能失調(diào),則是直接形成陰陽失衡,發(fā)為多動的原因。心氣不足,心失所養(yǎng)則可昏憒不敏;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則可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靜;脾虛失養(yǎng)則靜謐不足,興趣多變,心思不定;腎精不足,腦髓不充則神志不聰而善忘。
【診斷要點】
1.多見于學(xué)齡期兒童,男性多于女性。在人學(xué)以前已有好動不靜、沖動任性的表現(xiàn)。
2.主要癥狀為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坐立不安,情緒不穩(wěn),易于沖動,學(xué)習(xí)成績低于同齡正常兒童。智力正?;蚧菊!?/p>
3.體格檢查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翻手試驗、對鼻試驗、指一指試驗陽性。
4.腦電圖檢查出現(xiàn)慢波活動增多等異常,可供診斷時參考。
【辯證分型】
1.心脾氣虛癥狀: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食欲不佳,多動而不暴躁,言語冒失,善忘語鈍,睡眠不熟,伴自汗盜汗,面色乏華,舌質(zhì)淡,苔少或薄白,脈弱。
證候分析:心主神明,脾主思,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神不守舍,思想不能集中,善忘語鈍,語言冒失,睡則不熟。脾虛肝旺,則多動不靜。脾氣虛弱則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自汗盜汗,舌淡脈弱。
2.心腎不足癥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動不安,遺尿多夢,或有腰酸乏力,舌苔薄,脈細軟。
證候分析:腎為先天之本,心為智意之源。腎虛則腦失儒養(yǎng),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欠佳,或有腰酸、遺尿等。心氣不足,心陰受損,心火易旺而多動不安,自控力差,多夢,脈細軟。
3.腎虛肝旺癥狀:多動不靜,性格急躁,易于激動,沖動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動作笨拙不靈,并有五心煩熱,面頰發(fā)紅,盜汗便秘后質(zhì)紅,苔薄,脈細弦。
證候分析:腎陰虛虧,水不涵木,肝陽亢盛,故多動不靜,易于激動,沖動任性,注意力不集中。陰虛津虧,則大便秘結(jié)。陰虛火旺測五心煩熱,盜汗舌紅。
總之,本病辨證以虛為主,辨明所屬臟腑及陰陽消長情況。在疾病過程中,也可出現(xiàn)痰濁、濕熱、瘀滯等兼證,應(yīng)注意分析形成原因,本著“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進行處理。
【分型治療】
1.心脾氣虛治則:養(yǎng)心健脾,益氣安神。
主方:歸脾湯、甘麥大棗湯加減。
加減:思想不集中,加益智仁10克、珍珠母30克(先煎);睡眠不熟,加夜交藤10克、合歡皮10克;
記憶力差,加石菖蒲10克、五味子6克。
主方分析:歸脾湯為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之劑。
方中人參、黃芪、白術(shù)、甘草補脾益氣,當歸、桂圓肉。
棗仁、遠志、茯神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姜、棗調(diào)和營衛(wèi)。甘麥大棗湯由甘草、小麥、大棗組成,有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的作用。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太子參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神10克 當歸10克 棗仁10克 遠志10克 五味子6克 益智仁10克 甘草6克
2.心腎不足治則;補益心腎,益智開竅。
主方:孔圣枕中丹加減。
加減:煩躁好動,加珍珠母30克(先煎)、鉤藤10克(后下);夢多,加五味子6克、棗仁10克;遺尿,加桑嫖蛸10克、覆盆子10克;腰酸乏力,加黃芪10克、杜仲10克。
主方分析:孔圣枕中丹為補益心腎,寧心安神之劑。方中石菖蒲、遠志益智開竅,龍骨重鎮(zhèn)安神,龜版育陰潛陽。
龜版15克(先煎)龍骨15克(先煎)石菖蒲10克 遠志10克 五味子6克 益智仁10克鉤藤10克(后下)黃芪10克 珍珠母30克(先煎)甘草6克
3.腎虛肝旺治則:滋腎養(yǎng)肝,寧神益智。
主方:杞菊地黃湯加減。
加減:夜寐不寧,加夜交藤10克、棗仁10克;盜汗,加牡蠣30克(先煎)、龍骨30克(先煎);急躁易激動,加鉤藤10克(后下)、珍珠母30克(先煎);大便秘結(jié),加火麻仁10克、瓜萎仁10克。
主方分析:杞菊地黃湯為補腎要方六味地黃湯加枸杞子、菊花組成。枸杞子能補益肝腎、菊花清熱明目。
枸杞子10克 菊花10克 女貞子10克 熟地10克 山英肉10克 山藥IO克 澤瀉10克丹皮10克 茯神10克 珍珠母30克(先煎)病程中若有痰濁兼證,加全瓜萎、半夏、膽星、遠志、石菖蒲等;有濕熱兼證,加知母、黃柏、茵陳、黃連等;有瘀滯兼證,加丹參、三七、益母草、桃仁等。
【中成藥】
1.天王補心丹 每日2次,每次6克口服。用于心脾氣虛。
2.靜靈口服液 每日2次,每次10毫升口服。
用于腎虛肝旺。
3.小兒智力糖漿 每日3次,每次15毫升口服。用于心腎不足。
【簡便方】
1.女貞子15克,夜交藤、枸杞子、生牡蠣各12克,白芍10克、珍珠母10克(先煎),水煎服。用于腎虛肝旺。
2.黃芪、黨參、茯苓、白術(shù)、棗仁、遠志、石菖蒲、當歸各10克,五味子、甘草各5克,水煎服。用于心脾不足。
【其它療法】
耳針 取心、腎、神門。交感、腦點,淺刺不留針,兩日1次?;蛴猛醪涣粜凶訅貉ǎ媚z布貼在耳穴上固定,每日按壓刺激2~3次,每次1分鐘左右。
【注意事項】
1.建立有規(guī)律的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xí)慣。
2.樹立患兒治療信心,加強自控能力。對患兒學(xué)習(xí)進行耐心訓(xùn)練與幫助,不責罵與體罰,有了進步應(yīng)予鼓勵。
3.保證患兒營養(yǎng),補充蛋白質(zhì)、水果及新鮮蔬菜。選用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概述】
兒童多動綜合征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小兒多動癥”。本病以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不穩(wěn)及易于沖動為特征。并有不同程度學(xué)習(xí)困難,但患兒智力正?;蚧菊?。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多見于學(xué)齡期兒童。發(fā)病與遺傳、環(huán)境、產(chǎn)傷等有一定關(guān)系。本病絕大多數(shù)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zhuǎn)而痊愈。本病屬中醫(yī)“躁動”、“健忘”、“失聰’等范疇。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并與遺傳有一定關(guān)系,后天因素中如產(chǎn)傷、外傷、生長發(fā)育欠佳也有關(guān)聯(lián)。
本病的病機主要為陰陽平衡失調(diào)。人的精神情志活動,必需有賴于人體陰陽平衡才能保持正常;而人的正常行為也必需陰平陽秘才能維持,若陰靜不足,陽動有余,動靜失制壩U可導(dǎo)致本病發(fā)生。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在本病發(fā)病中,這四個臟腑功能失調(diào),則是直接形成陰陽失衡,發(fā)為多動的原因。心氣不足,心失所養(yǎng)則可昏憒不敏;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則可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靜;脾虛失養(yǎng)則靜謐不足,興趣多變,心思不定;腎精不足,腦髓不充則神志不聰而善忘。
【診斷要點】
1.多見于學(xué)齡期兒童,男性多于女性。在人學(xué)以前已有好動不靜、沖動任性的表現(xiàn)。
2.主要癥狀為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坐立不安,情緒不穩(wěn),易于沖動,學(xué)習(xí)成績低于同齡正常兒童。智力正?;蚧菊!?/p>
3.體格檢查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翻手試驗、對鼻試驗、指一指試驗陽性。
4.腦電圖檢查出現(xiàn)慢波活動增多等異常,可供診斷時參考。
【辯證分型】
1.心脾氣虛癥狀: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食欲不佳,多動而不暴躁,言語冒失,善忘語鈍,睡眠不熟,伴自汗盜汗,面色乏華,舌質(zhì)淡,苔少或薄白,脈弱。
證候分析:心主神明,脾主思,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神不守舍,思想不能集中,善忘語鈍,語言冒失,睡則不熟。脾虛肝旺,則多動不靜。脾氣虛弱則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自汗盜汗,舌淡脈弱。
2.心腎不足癥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動不安,遺尿多夢,或有腰酸乏力,舌苔薄,脈細軟。
證候分析:腎為先天之本,心為智意之源。腎虛則腦失儒養(yǎng),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欠佳,或有腰酸、遺尿等。心氣不足,心陰受損,心火易旺而多動不安,自控力差,多夢,脈細軟。
3.腎虛肝旺癥狀:多動不靜,性格急躁,易于激動,沖動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動作笨拙不靈,并有五心煩熱,面頰發(fā)紅,盜汗便秘后質(zhì)紅,苔薄,脈細弦。
證候分析:腎陰虛虧,水不涵木,肝陽亢盛,故多動不靜,易于激動,沖動任性,注意力不集中。陰虛津虧,則大便秘結(jié)。陰虛火旺測五心煩熱,盜汗舌紅。
總之,本病辨證以虛為主,辨明所屬臟腑及陰陽消長情況。在疾病過程中,也可出現(xiàn)痰濁、濕熱、瘀滯等兼證,應(yīng)注意分析形成原因,本著“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進行處理。
【分型治療】
1.心脾氣虛治則:養(yǎng)心健脾,益氣安神。
主方:歸脾湯、甘麥大棗湯加減。
加減:思想不集中,加益智仁10克、珍珠母30克(先煎);睡眠不熟,加夜交藤10克、合歡皮10克;
記憶力差,加石菖蒲10克、五味子6克。
主方分析:歸脾湯為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之劑。
方中人參、黃芪、白術(shù)、甘草補脾益氣,當歸、桂圓肉。
棗仁、遠志、茯神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姜、棗調(diào)和營衛(wèi)。甘麥大棗湯由甘草、小麥、大棗組成,有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的作用。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太子參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神10克 當歸10克 棗仁10克 遠志10克 五味子6克 益智仁10克 甘草6克
2.心腎不足治則;補益心腎,益智開竅。
主方:孔圣枕中丹加減。
加減:煩躁好動,加珍珠母30克(先煎)、鉤藤10克(后下);夢多,加五味子6克、棗仁10克;遺尿,加桑嫖蛸10克、覆盆子10克;腰酸乏力,加黃芪10克、杜仲10克。
主方分析:孔圣枕中丹為補益心腎,寧心安神之劑。方中石菖蒲、遠志益智開竅,龍骨重鎮(zhèn)安神,龜版育陰潛陽。
處方舉例:
龜版15克(先煎)龍骨15克(先煎)石菖蒲10克 遠志10克 五味子6克 益智仁10克鉤藤10克(后下)黃芪10克 珍珠母30克(先煎)甘草6克
3.腎虛肝旺治則:滋腎養(yǎng)肝,寧神益智。
主方:杞菊地黃湯加減。
加減:夜寐不寧,加夜交藤10克、棗仁10克;盜汗,加牡蠣30克(先煎)、龍骨30克(先煎);急躁易激動,加鉤藤10克(后下)、珍珠母30克(先煎);大便秘結(jié),加火麻仁10克、瓜萎仁10克。
主方分析:杞菊地黃湯為補腎要方六味地黃湯加枸杞子、菊花組成。枸杞子能補益肝腎、菊花清熱明目。
處方舉例:
枸杞子10克 菊花10克 女貞子10克 熟地10克 山英肉10克 山藥IO克 澤瀉10克丹皮10克 茯神10克 珍珠母30克(先煎)病程中若有痰濁兼證,加全瓜萎、半夏、膽星、遠志、石菖蒲等;有濕熱兼證,加知母、黃柏、茵陳、黃連等;有瘀滯兼證,加丹參、三七、益母草、桃仁等。
【中成藥】
1.天王補心丹 每日2次,每次6克口服。用于心脾氣虛。
2.靜靈口服液 每日2次,每次10毫升口服。
用于腎虛肝旺。
3.小兒智力糖漿 每日3次,每次15毫升口服。用于心腎不足。
【簡便方】
1.女貞子15克,夜交藤、枸杞子、生牡蠣各12克,白芍10克、珍珠母10克(先煎),水煎服。用于腎虛肝旺。
2.黃芪、黨參、茯苓、白術(shù)、棗仁、遠志、石菖蒲、當歸各10克,五味子、甘草各5克,水煎服。用于心脾不足。
【其它療法】
耳針 取心、腎、神門。交感、腦點,淺刺不留針,兩日1次?;蛴猛醪涣粜凶訅貉ǎ媚z布貼在耳穴上固定,每日按壓刺激2~3次,每次1分鐘左右。
【注意事項】
1.建立有規(guī)律的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xí)慣。
2.樹立患兒治療信心,加強自控能力。對患兒學(xué)習(xí)進行耐心訓(xùn)練與幫助,不責罵與體罰,有了進步應(yīng)予鼓勵。
3.保證患兒營養(yǎng),補充蛋白質(zhì)、水果及新鮮蔬菜。選用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