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概述】
妊娠四五個月后,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稱為“胎萎不長”,又稱“胎弱癥”。多見于孕婦平素體質虛弱或有慢性病,或懷孕早期妊娠嘔吐較劇,持續(xù)時間較長,進食少,胎兒缺乏營養(yǎng)而致發(fā)育遲緩。本病治療預后較好,胎妻不長相當于西醫(yī)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病因病理】
本病以虛證為根本,常見的有氣血虛弱、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
1.氣血虛弱 素有慢性病,血虛氣弱,孕后嘔吐少食,以致脾虛氣弱,胎失所養(yǎng)而致。
2.脾腎陽虛 素體脾腎兩虛,或孕后過食生冷之品,損傷脾腎,精血不足,脾腎陽虛,胎失溫養(yǎng)。
3.肝腎陰虛 平素肝腎陰虛,孕后陰血更虛,胎失滋養(yǎng)而致。
【診斷要點】
1.根據腹部增大緩慢,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但胎兒存活,胎心、胎動較弱萬超提示胎兒的雙頂徑等徑線小于妊娠月份。
2.需與死胎相鑒別。
【辯證分型】
1.氣血虛弱 胎兒小于妊娠月份,胎心胎動微弱,孕婦面色?s白或萎黃,頭暈心悸,納少乏力。苔薄,脈細滑無力。
2.脾腎陽 胎兒小于妊娠月份,胎心胎動低弱,孕婦腰酸膝冷,手足不溫,納少便溏。苔白潤,舌淡,脈沉遲滑。
3.肝腎陰虛 胎萎不長,孕婦頭暈耳鳴,腰酸乏力,口干咽燥。舌紅,脈細滑。
【分型治療】
1.氣血虛弱治法:益氣補血養(yǎng)胎。
方藥:八珍湯加減。
黨參10克 黃芪15克 炒白術12克 茯苓10克 當歸10克 川芎5克 熟地12克 炙甘草5克 陳皮6克 菟絲子12克 木香6克加減:納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六曲9克;血虛貧血者,加阿膠9克(烊沖)。
2.脾腎陽虛治法:健脾溫腎養(yǎng)胎。
方藥:溫土毓麟湯加減。
黃芪12克 巴戟天10克 覆盆子12克 炒白術12克 黨參15克 淮山藥12克 菟絲子12克 炒白芍9克 補骨脂10克 川斷10克 茯苓9克 陳皮6克 炙甘草5克3.肝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養(yǎng)胎。
方藥:左歸丸加減。
熟地12克 淮山藥12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懷牛膝9克 菟絲子10克 龜版膠12克(烊沖)當歸9克 大白芍10克 陳皮6克加減:口干咽燥,舌紅少津者,加麥冬12克、沙參10克,去懷牛膝;頭暈耳鳴者,加潼蒺藜10克。
【中成藥】
1.十全大補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氣血虛弱者。
2.右歸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脾腎陽虛者。
3.左歸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簡便方】
1.黃芪30克、阿膠12克(烊沖),水煎服。用于氣血虛弱者。
2.生地30克、白芍12克、枸杞子10克,水煎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3.黨參12克、熟附片6克(先煎)、炙甘草5克,水煎服。用于脾腎陽虛者。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胎萎不長多因母體臟虛或孕期調養(yǎng)不當,故需適當增加營養(yǎng)和中藥辨證調服,增強孕母體質,有助胎兒生長發(fā)育。
2.胎萎不長除與死胎鑒別外,尚需診斷胎兒有無畸形或生理缺陷,可作B超、血液生化檢查或染色體檢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概述】
妊娠四五個月后,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稱為“胎萎不長”,又稱“胎弱癥”。多見于孕婦平素體質虛弱或有慢性病,或懷孕早期妊娠嘔吐較劇,持續(xù)時間較長,進食少,胎兒缺乏營養(yǎng)而致發(fā)育遲緩。本病治療預后較好,胎妻不長相當于西醫(yī)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病因病理】
本病以虛證為根本,常見的有氣血虛弱、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
1.氣血虛弱 素有慢性病,血虛氣弱,孕后嘔吐少食,以致脾虛氣弱,胎失所養(yǎng)而致。
2.脾腎陽虛 素體脾腎兩虛,或孕后過食生冷之品,損傷脾腎,精血不足,脾腎陽虛,胎失溫養(yǎng)。
3.肝腎陰虛 平素肝腎陰虛,孕后陰血更虛,胎失滋養(yǎng)而致。
【診斷要點】
1.根據腹部增大緩慢,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但胎兒存活,胎心、胎動較弱萬超提示胎兒的雙頂徑等徑線小于妊娠月份。
2.需與死胎相鑒別。
【辯證分型】
1.氣血虛弱 胎兒小于妊娠月份,胎心胎動微弱,孕婦面色?s白或萎黃,頭暈心悸,納少乏力。苔薄,脈細滑無力。
2.脾腎陽 胎兒小于妊娠月份,胎心胎動低弱,孕婦腰酸膝冷,手足不溫,納少便溏。苔白潤,舌淡,脈沉遲滑。
3.肝腎陰虛 胎萎不長,孕婦頭暈耳鳴,腰酸乏力,口干咽燥。舌紅,脈細滑。
【分型治療】
1.氣血虛弱治法:益氣補血養(yǎng)胎。
方藥:八珍湯加減。
黨參10克 黃芪15克 炒白術12克 茯苓10克 當歸10克 川芎5克 熟地12克 炙甘草5克 陳皮6克 菟絲子12克 木香6克加減:納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六曲9克;血虛貧血者,加阿膠9克(烊沖)。
2.脾腎陽虛治法:健脾溫腎養(yǎng)胎。
方藥:溫土毓麟湯加減。
黃芪12克 巴戟天10克 覆盆子12克 炒白術12克 黨參15克 淮山藥12克 菟絲子12克 炒白芍9克 補骨脂10克 川斷10克 茯苓9克 陳皮6克 炙甘草5克3.肝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養(yǎng)胎。
方藥:左歸丸加減。
熟地12克 淮山藥12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懷牛膝9克 菟絲子10克 龜版膠12克(烊沖)當歸9克 大白芍10克 陳皮6克加減:口干咽燥,舌紅少津者,加麥冬12克、沙參10克,去懷牛膝;頭暈耳鳴者,加潼蒺藜10克。
【中成藥】
1.十全大補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氣血虛弱者。
2.右歸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脾腎陽虛者。
3.左歸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簡便方】
1.黃芪30克、阿膠12克(烊沖),水煎服。用于氣血虛弱者。
2.生地30克、白芍12克、枸杞子10克,水煎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3.黨參12克、熟附片6克(先煎)、炙甘草5克,水煎服。用于脾腎陽虛者。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胎萎不長多因母體臟虛或孕期調養(yǎng)不當,故需適當增加營養(yǎng)和中藥辨證調服,增強孕母體質,有助胎兒生長發(fā)育。
2.胎萎不長除與死胎鑒別外,尚需診斷胎兒有無畸形或生理缺陷,可作B超、血液生化檢查或染色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