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胎萎不長

    【概述】

    妊娠四五個月后,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稱為“胎萎不長”,又稱“胎弱癥”。多見于孕婦平素體質虛弱或有慢性病,或懷孕早期妊娠嘔吐較劇,持續(xù)時間較長,進食少,胎兒缺乏營養(yǎng)而致發(fā)育遲緩。本病治療預后較好,胎妻不長相當于西醫(yī)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病因病理】

    本病以虛證為根本,常見的有氣血虛弱、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

    1.氣血虛弱 素有慢性病,血虛氣弱,孕后嘔吐少食,以致脾虛氣弱,胎失所養(yǎng)而致。

    2.脾腎陽虛 素體脾腎兩虛,或孕后過食生冷之品,損傷脾腎,精血不足,脾腎陽虛,胎失溫養(yǎng)。

    3.肝腎陰虛 平素肝腎陰虛,孕后陰血更虛,胎失滋養(yǎng)而致。

    【診斷要點】

    1.根據腹部增大緩慢,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但胎兒存活,胎心、胎動較弱萬超提示胎兒的雙頂徑等徑線小于妊娠月份。

    2.需與死胎相鑒別。

    【辯證分型】

    1.氣血虛弱 胎兒小于妊娠月份,胎心胎動微弱,孕婦面色?s白或萎黃,頭暈心悸,納少乏力。苔薄,脈細滑無力。

    2.脾腎陽 胎兒小于妊娠月份,胎心胎動低弱,孕婦腰酸膝冷,手足不溫,納少便溏。苔白潤,舌淡,脈沉遲滑。

    3.肝腎陰虛 胎萎不長,孕婦頭暈耳鳴,腰酸乏力,口干咽燥。舌紅,脈細滑。

    【分型治療】

    1.氣血虛弱治法:益氣補血養(yǎng)胎。

    方藥:八珍湯加減。

    黨參10克 黃芪15克 炒白術12克 茯苓10克 當歸10克 川芎5克 熟地12克 炙甘草5克 陳皮6克 菟絲子12克 木香6克加減:納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六曲9克;血虛貧血者,加阿膠9克(烊沖)。

    2.脾腎陽虛治法:健脾溫腎養(yǎng)胎。

    方藥:溫土毓麟湯加減。

    黃芪12克 巴戟天10克 覆盆子12克 炒白術12克 黨參15克 淮山藥12克 菟絲子12克 炒白芍9克 補骨脂10克 川斷10克 茯苓9克 陳皮6克 炙甘草5克3.肝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養(yǎng)胎。

    方藥:左歸丸加減。

    熟地12克 淮山藥12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懷牛膝9克 菟絲子10克 龜版膠12克(烊沖)當歸9克 大白芍10克 陳皮6克加減:口干咽燥,舌紅少津者,加麥冬12克、沙參10克,去懷牛膝;頭暈耳鳴者,加潼蒺藜10克。

    【中成藥】

    1.十全大補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氣血虛弱者。

    2.右歸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脾腎陽虛者。

    3.左歸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簡便方】

    1.黃芪30克、阿膠12克(烊沖),水煎服。用于氣血虛弱者。

    2.生地30克、白芍12克、枸杞子10克,水煎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3.黨參12克、熟附片6克(先煎)、炙甘草5克,水煎服。用于脾腎陽虛者。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胎萎不長多因母體臟虛或孕期調養(yǎng)不當,故需適當增加營養(yǎng)和中藥辨證調服,增強孕母體質,有助胎兒生長發(fā)育。

    2.胎萎不長除與死胎鑒別外,尚需診斷胎兒有無畸形或生理缺陷,可作B超、血液生化檢查或染色體檢查。

更多中藥材
  •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見,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為是發(fā)炎了,其實原因有很多種,需要辯證對待。比如嗓子疼常見的表現(xiàn)一般是咽喉腫痛,有異物感,這種癥狀中醫(yī)稱之為風熱喉痹,西醫(yī)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風熱邪毒導致。還有一種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體紅腫,或者是......
  • 【外臺秘要】中提到,凡人年30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 眼暗,意思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三里可以補氣壯陽,不然會出現(xiàn)氣短,兩眼昏花等衰老現(xiàn)象。足三里的位置呢,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旁開一橫指,是人體當中非常重要的養(yǎng)生保健血......
  • 中醫(yī)看病說三個小指頭,一個小枕頭,再看一個小舌頭,病就看出來了。這三個小指頭說把脈,左手這三個指頭是心、肝、腎、右手三個指頭是肺、脾、命。一把脈基本上內臟的問題就出來了,因為我們看病是望、聞、問、切,這個切就是切脈,又叫把脈。電影里面說,弄......
  • 人生平均壽命75,25年都在床上,人群里邊包括我們自己有多少人失眠呢?實際上這個數(shù)字挺很可很可怕的,幾乎每三個成年人,兩個人都失眠,所以睡眠是一個大問題,我們每天24小時睡覺是八個小時,就1/3在睡覺,所以睡眠太重要了,所以睡眠很重要,但是......
  • 中醫(yī)認為,肥胖的原因是由濕、痰、水滯等形成的。因此,輕食以健脾胃、利濕、利水為最佳,茶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清熱利水,化痰消食,溫脾胃,烏龍茶。鐵觀音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茶。大魚大肉后,人們習慣于沖一杯香茶,因為喝一杯香茶會讓胃更舒服,使用它來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