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漫話仲景時代藥罐

    提起藥罐,中國人并不陌生,那是傳統(tǒng)中藥的煎煮工具。張仲景被尊為中醫(yī)的“醫(yī)圣”,他所處于的時代的藥罐又該是什么樣子呢?與今天的藥罐又有什么不同么?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討。

    首先,仲景時代的藥罐是個什么樣的形狀?其大小規(guī)格又是如何?其形狀無疑應該是圓桶狀或者是呈現(xiàn)中間粗大上下較窄的壺狀。不可能是方形或三角形的,因為圓形最穩(wěn)定,也最實用。根據仲景用藥的劑量大小不同,以及加水的多少不同,可以推測其藥罐也應該有不同的大小規(guī)格。比如小柴胡湯用藥超過20兩,用水量為1斗2升,炙甘草湯用藥量30兩還多,溶劑用酒7升,水8升。這些大方子應當用大號的藥罐來煎煮。桂枝甘草湯用藥6兩,用水3升,此當用小號藥罐。桂枝湯用水7升,當用中號藥罐。大方子不可能用小藥罐,而小方子用大藥罐也犯不著。想必仲景時代的醫(yī)家是不會不考慮這些的。

    其次,仲景時代的藥罐又是什么材料制造的呢?是否打上制造商的烙印呢?那個時代,病人的社會階層不同,使用的藥罐在品位上也自然大有區(qū)別。士大夫、貴族階層可能用銅制品,一般的中產階級可能用陶瓷,而最下層的人民則只能用黃土燒成的泥瓦罐了。但不管由什么材料制造,都應該是大批量統(tǒng)一生產的。也不管是由官方生產還是民間窯制,都應該是明確印上生產者和生產日期的。比如“長沙官制”、“建安十年”、“監(jiān)差衛(wèi)訊”等字樣。為的是在出現(xiàn)問題時能有效地追究生產者的責任。試想,如果在煎煮四逆湯時,藥罐突然裂開或漏水,病人得不到及時搶救,這個責任是否該由制造商來負呢?從唯用是求的漢風來看,那時的藥罐在外面似乎不會再有其他的雕龍畫鳳之類的點綴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仲景時代的藥罐其內壁一定是標有容量刻度的。放入多少水可以用量器準確測出,但煎取多少水則最好要借助于刻度了。內壁從下而上,依次標有“一升”、“二升”、“三升”等等。甚至還會標有多少“合”的刻度,不然,小承氣湯以水4升煮取“一升二合”又該如何準確煎出呢?這樣,在煎煮過程中水位的變化便會一目了然,煎取多少藥液也可得到直觀判斷。這個內標志也是今天藥罐所沒有的。

    上述只是作者個人的理論推測,至于仲景時代的藥罐到底是啥樣子,還是由考古專家來定論吧!一切的假說都應該有根據,而中醫(yī)界的好多“學者”的言論都缺乏依據,這篇小文的真正目的是呼喚推理的論據性。對于這些推論,想必仲景再世,也會捋須笑曰:“中、中、中”。

更多中藥材
  • 其實番瀉葉是什么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因為它在生活中并不是屬于很常見的那一類,但是還是需要了解一下;番瀉葉看名字給人的感覺像是一種瀉藥的名字,其實是沒錯的,它就是有瀉藥的功能,番瀉葉是一種中藥材,它有瀉藥的功能,也有一定的減肥效果,那么番瀉葉......
  •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外面的零食小攤上面吃很多的一些不是特別健康的食物,雖然知道它們或許對身體沒有什么益處,但是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那么,長期持續(xù),就會出現(xiàn)一些慢性腹瀉或者是便秘的癥狀,所以大家也許對番瀉葉并不會陌生;那么,番瀉葉的功效與禁忌是......
  • 牽牛子就是牽牛花,到了夏天隨處可見。牽牛子一般有紫色的,粉紅色的,白色的,顏色極為艷麗,特別好看;牽牛子像一個小喇叭,樣子也很特別;其實牽牛子不僅僅能夠作為花卉來觀賞,也可以用作中藥來治病呢,主要用來除去肚子里的寄生蟲,因為牽牛子的味道有花......
  • 牽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牽牛子為旋花科植物圓葉牽牛的種子,牽牛子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的功效,牽牛子主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孕婦及氣虛脾虛者忌服牽牛子。藥物名稱:牽牛子別名:黑丑、白丑、二丑......
  • 手脫皮是怎么回事呢,對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對人體有這樣現(xiàn)象的時候,如果是輕微的,保持肌膚干燥就可以進行改善,那要是嚴重的話,也是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使得疾病得到改善,讓手脫皮變得不在那么嚴重,而且不會引發(fā)出其他皮膚疾病,使得身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