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癌癥為何晚期才找中醫(yī)

    眾所周知,治療癌癥是世界性的難題。人們一聽到癌癥就毛骨悚然,患者知其得了癌癥猶如被判了死刑,患者親屬更是悲痛萬分,仿佛癌癥就是死亡的代名詞。癌癥真的就不可戰(zhàn)勝嗎?面對癌魔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

    按照美國NCCN的腫瘤治療指南,年齡超過60歲、已達3A期(局部晚期)的癌癥患者,術后不得進行放療,因為此類患者的抗免疫力極弱,另外患者如經放療治療,會出現放射性炎癥,這無疑會加速患者的死亡。但在我國,不少醫(yī)院為了經濟利益,對70歲以上甚至是80歲以上的患者進行放療仍很“流行”,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

    據統(tǒng)計,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癌癥死亡率一直呈持續(xù)增長趨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癌癥術后的復發(fā)與轉移,目前我國腫瘤術后1年復發(fā)率達80%,死于腫瘤復發(fā)與轉移的患者超過80%,特別是號稱癌中之王的肝癌,更是肆無忌憚的吞噬著肝癌患者的生命。盡管在治療腫瘤的手段和治療效果上有所提高,但事實上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腫瘤手術后如何防止復發(fā)與轉移的問題沒有做好。如何扼制腫瘤的復發(fā)與轉移,成為腫瘤治療的關鍵所在。

    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單純的手術切除、放化療,對腫瘤的抑制是完全不夠的,這點從多年來眾多的病例中早就得到證實。不計其數的腫瘤患者正是因為接受了不適當的手術或是放化療,導致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甚至加速死亡!西醫(yī)的治療標準只注重于瘤體本身是否切除干凈、癌細胞是否全部殺死,西醫(yī)三大療法不僅不能完全解決腫瘤復發(fā)和轉移問題,并且還會增加復發(fā)和轉移的危險性。目前很多醫(yī)生犯了戰(zhàn)略上的錯誤,輕視中醫(yī)藥治療,一味地放療、化療,雖然解決了一時的問題,然而放、化療之后癌癥患者并不能高枕無憂。

    得了癌癥是不幸的,然而不科學不合適的治療卻是一種悲哀!

    我從事醫(yī)學事業(yè)30年來,總結臨床和實踐經驗提出了抗癌“新十論”和“四位一體”特色療法和發(fā)明了慈丹膠囊系列抗癌藥物。我認為,癌癥最重要的是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一定要科學選擇。治療癌癥一定要中西醫(yī)結合,辨證論治,整體治療,治病留人,中醫(yī)藥應全面介入治療全過程。

    由于現在很多患者首先找西醫(yī)治療,而西醫(yī)往往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治療方法,這種治標不能治本的方式,并未能真正有效地控制腫瘤的復發(fā),就以肝癌為例,一旦是中晚期,手術后1年存活率微乎其微,無論采用多好的化療藥物,該轉移還是轉移;然而采用中西醫(yī)并進的患者,卻有諸多患者存活1年甚至更長時間。很多患者還錯誤的認為,只要醫(yī)生還在給自己放化療,自己就有救,真正的成了“生命不息,化療不止”。等到復發(fā)或轉移后,真正到了身體上、精神上、經濟上全都山窮水盡的時候,才想到求救于中醫(yī),這時可能為時已晚,不僅病情加重,而且體內還積聚了放化療給身體帶來的嚴重后果。據統(tǒng)計:在中國,腫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25%,其中許多患者并非死于癌癥本身,而是死于治療手段不科學和患者不配合,此種原因導致的死亡數已占全部腫瘤死亡人數的52%,這可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啊。

    我提出的“四位一體”療法,其精髓是“心療是前提,藥療是根本,食療是保障,體療是補充”,它是把中醫(yī)的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在臨床治療中的具體化,是每一個具體的康復療法獨立性與整體性的結合。面對癌癥有著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在對癥下藥,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指導下,通過飲食藥膳使患者的身體始終保持最佳狀態(tài),消除產生復發(fā)和轉移的可能性。進行有氧保健操的體療鍛煉,增加人體血氧含量,能抑制腫瘤細胞活性,激發(fā)患者體內抗癌因子的活力、提高機體免疫力。在臨床中發(fā)揮整體協(xié)同、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達到發(fā)揮臨床最高療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使患者進入最佳康復狀態(tài),從而最終延長生命之目的。如果每一個癌癥患者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堅持做到這四個療法,那么在與癌癥的對抗中就會贏得主動權,就會大大提高治療效果,直至戰(zhàn)勝癌癥。這一療法的思路也得到了吳階平、吳孟超等院士、腫瘤專家及學者們的高度評價和推介。

更多中藥材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楊某某,男,24歲。2007年10月28日初診?;颊呓洺?人?0余年,自覺腹中有寒氣上涌而咳,痰少,痰質稀白,時有發(fā)灰,稍飲涼水便可引發(fā)咳嗽。納可,喜熱飲,腹部怕涼,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湯無效。舌質紅,苔微黃膩,脈弦數。辨......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山茱萸9克,山藥15克,熟地黃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此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所創(chuàng),系其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之常用......
  • 馬建國 馬龍 山東曲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李某,女,68歲。半月前頸部、腹部、雙上肢、腰部、雙小腿被蚊蟲叮咬后皮膚發(fā)癢,自行用雄黃酒、紅花油外搽。兩小時后局部皮膚潮紅,并逐漸擴展蔓延至頭皮、顏面、軀干、四肢,呈現出大片狀彌漫性紅色皮損,上覆細薄糠......
  • 凡因某種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經興奮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表現,稱為低血糖癥。以饑餓感、臉色蒼白、心悸脈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顫、恐懼感或精神錯亂,甚則暈厥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癥嚴重時可致昏迷。臨床一般......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龍某某,男,48歲。2004年4月15日初診。過敏性鼻炎病史12年,訴突發(fā)性鼻癢,噴嚏,流鼻涕,伴嗅覺下降,乏力納呆,頭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體胖大,色淡苔白膩,脈沉遲弱,常服抗過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