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從“松香治癩”說開去

    松香是一種古老中藥,又叫松膏、松脂、松膠、黃香等名。癩,古稱惡風、癘風等,即麻風病。

    晉代醫(yī)學家、道教學家和養(yǎng)生學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樸子》中記載了一則松香治癩的有趣故事:上黨有個名叫趙瞿的人,患了麻風病多年,眾醫(yī)治之不效,有垂死之危。外人都說此病傳染,如果不趕快送病人離家,將會殃及子孫。家屬無奈,便帶上糧食,送置病人于野外一山穴中。趙瞿在穴中自怨不幸,晝夜悲嘆涕泣。一個多月后的一天,有一仙人路經(jīng)穴前,聽瞿哭訴,頗為憐憫,于是拿出個藥囊給瞿,并教以服法,便飄忽而去。趙瞿如言服用百余日,身瘡竟然盡悉痊愈,且膚色豐悅玉澤。后仙人又過此地,瞿跪謝再三,并乞問所授囊中何藥。仙人告曰:乃松脂耳。汝煉之服,可以長生不死。瞿再謝而后歸家,家人皆以為鬼,驚愕不已。瞿訴說了原委,才釋解了眾疑。此后,他長服松脂,“身體轉輕,氣力百倍,登危越險,終日不極。且年百七十歲,齒不墮,發(fā)不白”。

    這則故事有迷信色彩,但松香確有治病愈瘡之功。

    松香是松科植物馬尾松及其同屬植物樹干中取得的油樹脂,經(jīng)蒸餾除去揮發(fā)油后遺留的塊狀物。常溫下呈不規(guī)則半透明狀,表面淡黃色,質堅而脆,具松節(jié)油香氣。其性味苦、甘溫、無毒,歸肝脾肺經(jīng)。最早記載該藥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稱松膏)認為其“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并安五臟,除熱,久服可輕身不老延年”。歷代許多醫(yī)籍如《千金方》、《衛(wèi)生寶鑒》、《圣惠方》等還都記載了一些驗方?,F(xiàn)在公認松香有燥濕殺蟲、拔毒生肌、止癢止痛的功能,為外科常用的外用藥,對治療瘡瘍、皮膚皸裂等多種皮膚病及風濕痹痛、跌打扭挫傷等病,常研末外敷,或制成油膏敷貼,或調成糊狀外涂,取松香、明礬等量,共研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外涂,可治療毛囊炎。用松香、豬油各適量,煮成糊狀,涂患處,可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等。

    本品內服,常入丸、散,或可浸酒,或裝膠囊等,但多需經(jīng)過炮制服用。

    松香能祛風,除熱,故治愈麻風病當無疑問,甚至可開發(fā)其美容之功。那么,松香有無益壽延年之功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松是常青樹,因而是我國長壽的象征。事實上,古人確有食松(包括松子、松脂、松葉等)以延年的習慣,華佗《中藏經(jīng)》中還有以松葉為主制成的延壽酒?,F(xiàn)代藥理研究也證實,松葉、松脂能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壓、軟化血管;松子有通便、防皺美容、溶石等作用,用來防治多種老年病有效。因此,開發(fā)利用松樹身上的多種有效成分來祛病延年是現(xiàn)代社會的呼喚,也會有可喜的前景。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文/尚學瑞

更多中藥材
  • 這個患者呢,是一個錢先生,30歲,年齡不大,但就覺得自己得心臟病了,像我剛才講的問題,心臟病所有的表現(xiàn)都有,哎,胸悶,胸疼,疼的不得了,覺得是心梗,然后心慌,心悸,心跳非???,然后有瀕死感,有一天晚上就覺得,哎,我就疼的不行了,心跳也快,我......
  • 這個病案,是一位周女士40歲年齡,但是在辦公室工作,其實也是日曬不著,雨淋不著,本身皮膚保養(yǎng)挺好的,人氣質啊,面貌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忽然這幾年就臉上開始長這黃褐斑了,大片大片的這種斑,就非常苦惱,這個斑怎么來的,本來挺漂亮一個女士,就一下檢......
  • 濕疹呢,比較痛苦,出水啊,又癢啊,大面積長了之后,整個臉上頭上都是,看起來也不好看,最大的問題在哪兒?反復發(fā)作,尤其是在夏天啊,為什么呢?因為夏天濕重,什么叫濕疹?濕邪浸淫皮膚,今天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于濕疹方面的病例。這個患者呢,楊先生......
  • 經(jīng)絡中醫(yī)來講是整個身體氣運行的一個通道,而且它對人體作用的確非常大,因為我們中醫(yī)講說人這個臟腑之間互為表里,比如說肺和大腸相為表里,心與小腸為表里,脾與胃為表里,這表里怎么實現(xiàn)呢?它怎么連接的?實際上就是通過經(jīng)絡進行連接,就研究咱們這個中醫(yī)......
  •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退熱截虐。采收加工除去雜質和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藥材性狀:跟較細,圓錐形,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頭處多具細密環(huán)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裂平坦,不顯纖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