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炙穴名情趣多多

    數(shù)年前的新春佳節(jié),在某娛樂場所見到兩則燈謎:一為“入云龍呈書”,打針灸穴位名二,謎底是“公孫”、“交信”,二穴都在下肢。謎面中“入云龍”乃《水滸傳》中梁山泊頭領道士公孫勝的綽號,而“呈書”即遞交信件之意,射“交信”應是理所當然的了。舊事重提,只是想說明針灸穴位之名頗有情趣。

    中醫(yī)理論認為,人體經(jīng)絡的作用之一在于流通氣血,類似自然界的溝渠、溪流、江河、湖海等水流通行或匯集之處。因此,穴位名中不乏與水之源流有關聯(lián)者,例如,涌泉、肩井、尺澤、經(jīng)渠、太溪、少海、天池、中諸、四瀆、蠡溝等等。更有穴名上應天文,如太陽、上星、日月、太白;也有下合地理,譬如合谷、梁丘、承山、大陵。

    穴位中以房屋之類建筑結(jié)構(gòu)命名的亦多,地倉、氣舍、魄戶、庫房、屋翳、膺窗、步廊、內(nèi)庭、關門、志室、靈墟、俞府、勞宮、正堂、靈臺、身柱均屬此類。

    另有少數(shù)是因人體局部形態(tài)與動物的某一部位相似,故以之為名,如伏兔、犢鼻、魚腰、鳩尾、鶴頂?shù)?。至于巨骨、大椎、乳根、缺盆、玉枕、曲鬢、囟會、齦交、腰眼之類,則是以解剖部住命名的。穴名中帶上“陰”、“陽”字樣的不少。一般說來,凡見“陽”字的多居于頭部、軀干背面及四肢外側(cè),如陽陵泉、陽溪、沖陽、陽谷、陽綱、委陽、三陽絡;而見“陰”字的常位于軀干腹面和四肢內(nèi)側(cè),如陰陵泉、陰郄、陰谷、陰包、會陰、三陰交等等。

    另有一些穴位由其命名可知其大致的生理功能,如氣海、血海為氣血匯聚之處;命門穴當兩側(cè)腎俞之間,腎氣又為一身之本,可見其必為人體緊要之地。還有的穴名取自該穴的治療功效,像睛明治眼疾而令視物明晰,聽宮、聽會療耳疾而使兩月復聰,啞門為治啞要穴,迎香可治鼻疾不聞香臭。

更多中藥材
  • 我講的病例是趙女士,三十歲,那么她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頭暈、耳鳴,眼睛發(fā)脹,其實頭也脹痛。還有視物昏花,這眼鏡模糊發(fā)干發(fā)澀,看東西模糊,然后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問題?。扛侮柹峡?,當肝郁氣結(jié)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陽和肝火還有什么區(qū)別?......
  • 因為我們這個陽氣它的變化是根據(jù)四季來走的,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么一個過程。春天的陽氣開始滋生,夏天呢達到至盛,到了秋天陽氣開始收斂,到冬天的時候,陽氣閉藏,就當春夏的時候陽氣旺盛,這個時候補陽氣就會事半功倍。第二點什么呢?尤其到夏天......
  •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個醫(yī)案,這是一個氣虛的患者,這個氣虛主要是脾氣虛,其實氣虛包括好多種脾氣虛、肺氣虛、心氣虛啊,但總的來說還是以脾氣虛為主。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嘛,當他虛了之后,整個人體一身之氣也就虛了。李先生三十歲,比較年輕,雖然年輕......
  • 第一個我們現(xiàn)在最多的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來的,關于煩躁啊、郁悶啊,想的事特別多呀。那么這個問題呢在中醫(yī)講的什么屬于叫肝陽上亢,肝火上炎都會出現(xiàn)什么頭暈的反應。第二個生活習慣,比如熬夜為什么會頭暈呢?我們頭暈有很多原因,有氣虛、血虛、濕熱、痰......
  • 肝郁氣滯是我們現(xiàn)在非常常見的一個情況,現(xiàn)在就會壓力比較大呀。這階段疫情也比較嚴重,大家就是覺得比較緊張。那么這個時候肝郁的患者更多了。那么有的時候說就是生個氣唄,哎,無所謂,哎,情緒不好嘛又能怎么樣呢?但是長久的這種肝氣郁結(jié),肝氣不疏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