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龍骨丸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龍骨丸處方

    白龍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黃)黃連7.5克(去須,微炒)黃柏7.5克(微炙,銼)訶黎勒7.5克(煨,用皮)白礬15克(燒令汁盡)干姜15克(銼,微炒)當(dāng)歸15克(銼,微炒)木香7.5克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固澀止痢,清熱燥濕。治小兒濕熱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后重,舌苔白膩罩黃。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三四服。

    備注

    方中白龍骨收斂固澀為君;訶子、枯礬、胡粉澀腸止瀉,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為臣;干姜溫中止血,木香調(diào)氣導(dǎo)滯,當(dāng)歸和血止痛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澀止痢,又有清熱燥濕的功效。方中胡粉即是鉛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龍骨丸別名

    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

    龍骨15克 黃連15克(去須,微炒)白石脂15克 白礬15克(燒令汁盡)干姜15克(炮裂,銼)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固澀止痢。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泄瀉煩渴,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三四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奇效良方》卷四十五:龍骨丸處方

    龍骨 柏子仁 防風(fēng) 干地黃 甘草各1.5克 禹余糧 白石英 白茯苓 桂心 黃耆各2.1克 五味子 羌活 附子 人參各1.8克 山茱萸 玄參 芎藭各1.2克 磁石 杜仲 干姜各2.4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膀胱、腎冷,坐起欲倒,目恍恍,氣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奇效良方》卷四十五《圣惠》卷七十二:龍骨丸處方

    龍骨2兩(燒過),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

    上為細(xì)散,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圣惠》卷七十三:龍骨丸處方

    龍骨1兩,烏賊魚骨3分(燒灰),白芍藥半兩,側(cè)柏2兩(微炒),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熟干地黃1兩半,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崩中下五色,久不止者;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圣惠》卷九十三:龍骨丸處方

    龍骨半兩,雄黃1錢(細(xì)研),麝香1錢(細(xì)研),朱砂1分(細(xì)研),蝸牛20枚(炒令微黃),橡實(shí)半兩,牛黃1錢(細(xì)研),白土1錢,青黛1分,訶黎勒1分(煨,用皮)。

    制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用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痢,日夜度數(shù)不常,肌體羸瘦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方出《醫(yī)心方》卷十一引《葛氏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龍骨丸處方

    龍骨、干姜、附子各等分。

    制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冷痢,純下白如鼻涕;傷寒后臟腑虛冷,下痢白膿腹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10丸,日3次。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十一引《葛氏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千金》卷三:龍骨丸處方

    龍骨4兩,干姜2兩,甘草2兩,桂心2兩(一方用人參3兩,地黃3兩)。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虛冷下血,及谷下晝夜無數(shù);兼治產(chǎn)后惡露不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暖酒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本經(jīng)》言:龍骨治泄利膿血,女子漏下,而兼干姜、桂心溫散寒結(jié);甘草專和胃氣,為冷痢之專藥;姜、桂辛散,不須復(fù)用向?qū)б病?/p>摘錄《千金》卷三《千金》卷十五:龍骨丸處方

    龍骨30銖,當(dāng)歸30銖,龍膽30銖,附子30銖,干姜30銖,黃連30銖,羚羊角30銖,赤石脂1兩半,礬石1兩半,犀角18銖,甘草18銖,熟艾18銖。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血痢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服,日3次。加至20丸。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治久痢滑脫證。本屬熱盛,因痢久正虛,虛能受熱,故假姜、附、熟艾鼓舞;犀角、羚羊、龍膽、黃連以散本病之熱;龍骨、礬石、石脂以固痢久之脫;當(dāng)歸、甘草以和血?dú)庵畟病?/p>摘錄《千金》卷十五《醫(yī)心方》卷十四引《深師方》:龍骨丸處方

    龍骨4分,恒山8分,附子3分,大黃8分。

    制法

    上藥各治,用雞子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三十年瘧疾。

    用法用量

    發(fā)前服7丸,臨發(fā)服7丸。

    注意

    忌生蔥、生菜、豬肉等。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四引《深師方》《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深師方》:龍骨丸處方

    干姜2兩,甘草(炙)2兩,桂心2兩,龍骨4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虛冷下血,及水谷下痢,晝夜無數(shù),兼療惡露不絕。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深師方》《千金》卷二十:龍骨丸處方

    龍骨5分,柏子仁5分,甘草5分,防風(fēng)5分,干地黃5分,桂心7分,禹余糧7分,黃耆7分,茯苓7分,白石英7分,人參6分,附子6分,羌活6分,五味子6分,玄參4分,芎藭4分,山茱萸4分,磁石8分,杜仲8分,干姜8分。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膀胱腎冷,坐起欲倒,目(目巟)(目巟),氣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加至40丸。

    摘錄《千金》卷二十《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經(jīng)心錄》:龍骨丸處方

    龍骨2兩,阿膠(炙)2兩,赤石脂2兩,牡蠣2兩,干地黃2兩,當(dāng)歸2兩,甘草2兩,蒲黃3兩。

    制法

    上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崩中漏下。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日3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經(jīng)心錄》《圣惠》卷五十九:龍骨丸處方

    龍骨3分,地榆1兩(銼),赤石脂3分,沒石子3分,艾葉3分(微炒),黃柏3分(微炙,銼),橡實(shí)半兩,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芎藭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赤白痢不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七十二:龍骨丸處方

    龍骨3兩,禹余糧2兩(燒醋淬7遍),紫石英3兩(細(xì)研,水飛過),人參2兩(去蘆頭),桂心2兩,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桑寄生3兩,石斛3兩(去根,銼),澤瀉3兩,當(dāng)歸3兩(銼,微炒),杜仲2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遠(yuǎn)志2兩(去心),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干姜3兩(炮裂,銼),牡蠣粉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勞損,月水不斷,五臟氣虛,肉色黃瘦,血竭暫止,少日復(fù)發(fā),不耐動(dòng)搖,小勞輒劇及久疾失治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漸加至50丸。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龍骨丸處方

    龍骨1兩(燒醋淬3-5度),白礬灰半兩,鉛丹(炒黑)1分。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患滑泄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臘茶清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一:龍骨丸處方

    龍骨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人參1兩,柏子仁(別搗)1兩,犀角(鎊)1兩,生干地黃(焙)1兩,牡蠣1兩半(燒,研如粉)。

    制法

    上藥除柏子仁外,搗羅為末,同拌勻,加煮棗肉2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陽氣內(nèi)郁,肝氣不治,少氣善怒,視聽昏塞,煎迫厥逆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粥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一《普濟(jì)方》卷三十三引《衛(wèi)生家寶》:龍骨丸別名

    龍蠣丸

    處方

    龍骨半兩,牡蠣半兩。

    功能主治

    腎虛白濁,赤濁。

    用法用量

    龍蠣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服時(shí)看藥效如何,更加茯苓半兩,遠(yuǎn)志半兩尤佳。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十三引《衛(wèi)生家寶》《魏氏家藏方》卷四:龍骨丸處方

    糯米飯(曬干)4兩,赤石脂(炒令焦黃)2兩,龍骨(煅,別研)2兩,白茯苓(去皮)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焙干。

    功能主治

    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云歧子脈決》:龍骨丸處方

    龍骨2兩,苦楝子2兩。

    制法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失精,脈澀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云歧子脈決》《普濟(jì)方》卷三二一:龍骨丸處方

    黃連(慢火炒)半兩,干姜(炮)半兩,當(dāng)歸半兩(酒浸,焙干),赤石脂(醋煅7次),阿膠2錢半(炮,蛤粉炒)。

    制法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名“龍骨丸”,但方中無龍骨,疑脫。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二一《醫(yī)家心法》:龍骨丸處方

    龍骨(煅)2兩2錢,蓯蓉(酒洗,去鱗膜)2兩2錢,補(bǔ)骨脂(鹽水炒)2兩2錢,二蠶砂2兩2錢,五味子1兩。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氣不足,不能上交心火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摘錄《醫(yī)家心法》《女科秘要》卷三:龍骨丸處方

    龍骨1錢,海螵蛸1錢,生地1錢,牡蠣8分,川歸8分,白芍8分,川芎8分,黃芩8分,白茯苓8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經(jīng)來臭如腐肉。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女科秘要》卷三《圣惠》卷九十三:龍骨丸處方

    白龍骨1分,胡粉3錢(炒微黃),黃連1分(去須,微炒),黃柏1分(微炙,銼),訶黎勒1分(煨,用皮),白礬半兩(燒令汁盡),干姜半兩(銼,微炒),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木香1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魏氏家藏方》卷十:龍骨丸處方

    禹余糧石2兩(火煅通紅,醋淬7次,別研細(xì),取1兩凈),烏魚骨(煅灰存性)半兩,鹿茸(爁去毛,切片酥炙)1兩,白龍骨(煅)1兩,附子(大者)1枚(炮,去皮,7-8錢亦得)。

    制法

    上為細(xì)末,粟米粉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固養(yǎng)血脈,溫下元,止崩帶,暖子臟。主婦人血?dú)馓摵瑺I衛(wèi)不調(diào),沖任經(jīng)虛,即血脈不禁而血滑崩漏者,或墜胎下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晚食前溫酒或淡醋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龍骨丸別名

    螺皮丸、龍骨皮丸

    處方

    龍骨1兩,螺皮(炙令焦)1兩,黃耆(銼)3分,當(dāng)歸(切,焙)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干姜(炮)3分,熟艾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痔連年不止,兼痔漏者。

    用法用量

    螺皮丸(原書同卷)、龍骨皮丸、(《普濟(jì)方》卷二九八)。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龍骨丸處方

    龍骨半兩,甘草(炙)半兩,赤石脂半兩,烏梅肉(炒)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枳殼(去瓤,銼,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3分,黃連(去須)3分。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日久泄瀉,倦怠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龍骨丸處方

    白龍骨1分,白石脂1兩半,雞屎礬(燒灰)1兩,黃連(去須)1兩,胡粉(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阿膠(炙燥)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一切疳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7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龍骨丸別名

    益無丸

    處方

    龍骨、遠(yuǎn)志(去心)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養(yǎng)精氣,益元陽。主

    用法用量

    益無丸(《普濟(jì)方》卷二一七引《仁存方》)。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楊氏家藏方》卷九:龍骨丸處方

    牡蠣(煅為粉)半兩,熟干地黃(洗,焙)半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焙干)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龍骨(五色者)2錢半,肉桂(去粗皮)2錢半,白石脂2錢半,五味子2錢半。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虛胞寒,小便白濁,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九《圣惠》卷五十九:龍骨丸處方

    龍骨3分,艾葉1兩(微炒),赤石脂3分,白礬3兩(燒令汁盡),黃連3分(去須,微炒),當(dāng)歸3分(銼碎,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谷痢,日夜數(shù)行,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普濟(jì)方》卷四十:龍骨丸處方

    龍骨1兩,艾葉(炒)1兩,鱉頭骨2枚(涂酥炙令焦黃,研)。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諸痢疾脫肛,久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名龍骨丸,據(jù)劑型,當(dāng)作“龍骨散”。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十《圣惠》卷九十三:龍骨丸別名

    香連丸、香連煎

    處方

    龍骨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白石脂半兩,白礬半兩(燒令汁盡),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冷熱不調(diào),時(shí)有洞泄,下痢不止;小兒泄瀉煩渴,米谷不化,腹痛腸鳴;或下痢膿血,里急后重,夜起頻并,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漸變成疳。

    用法用量

    香連丸(《局方》卷十)、香連煎(《雞峰》卷二十四)?!队子仔聲芬度f全方》有木香半兩。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3錢,丹參2錢,麥冬3錢,甘草1錢,茯神3錢,生棗仁5錢,熟棗仁5錢,菖蒲1錢,當(dāng)歸3錢,五味子1錢。功能主治心血少所致心經(jīng)之病,怔忡、不寐。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石室秘錄》卷一......
  • 處方人參2錢,黃耆1兩,白術(shù)1兩,三七3錢。功能主治五崩。用法用量《性病》本方用法:水煎前藥,調(diào)三七根末。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
  • 處方桃仁2錢,紅花2錢,山楂2錢,歸尾2錢,益母草2錢。功能主治產(chǎn)后1-2日,肚腹絞痛,瘀血凝滯。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摘錄《玉案》卷五......
  • 處方當(dāng)歸3錢,荊芥1錢,元參3錢,陳皮3錢,熟地3錢,麥冬3錢,生甘草5分,生地1錢,黃連1分,丹皮1錢,貝母3分。功能主治助正氣。主小兒出痘。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十四......
  • 處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全蝎半兩(炒)。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朱砂為衣。功能主治小兒慢驚。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摘錄《幼幼新書》卷九引鄭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