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世界最早舌診專著

    你注意過自己的舌頭嗎?為什么舌頭上有一片象苔蘚一樣的東西?而舌頭的顏色又為什么常常改變?為什么有人舌嫩而有人舌紅?又為什么有時舌頭上象缺了一點什么似的?這些都是屬于中醫(yī)舌診所要回答的問題。舌診是中醫(yī)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yī)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幾千年來,舌診已成為祖國醫(yī)學的特色之一。

    早在我國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貞疾舌”的記載,其中就含有診斷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紀成書的《內經》中已有較多關于舌診的記載。如關于舌苔之色,認為舌苔黃是屬于體內有熱。還有舌卷,為舌卷縮口內,不能外伸,認為是由于高熱神昏?!峨y經》中也有一些舌診記載。到了漢唐時代,張仲景創(chuàng)造了“舌苔”一詞,并確立舌診作為辨證論治的依據。以后《諸病源候論》、《中藏經》、《千金方》、《外臺秘要》等書也提到一些舌診的內容。到宋、金、元時期,《活人書》以有無口燥舌干來辨陰陽虛實,《小兒藥證直訣》首創(chuàng)“舒舌”、“弄舌”的名稱。但以上一些文獻中所記載舌診的內容都比較分散,而我國最早的一本專門談論舌診的著作則要算《敖氏傷寒金鏡錄》,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診專書。

    13世紀(元代),有一個姓敖的人,他對舌診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認真總結了當時察舌辨證的臨床經驗,寫成《敖氏傷寒金鏡錄》一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討論傷寒的舌診。他在這本書中將各種舌象排列起來,繪成12幅圖譜,并通過舌診來論述癥狀。

    《敖氏傷寒金鏡錄》書成以后,限于當時條件,未能廣為流行,以至現(xiàn)在已看不到原來的版本了。好在當時有個叫杜清碧的人,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以后,自己動手繪了24幅舌象圖,與原書12幅合為36幅,于公元1341年印刷出版。但由于印數不多,所以看到這本書的人也沒有幾個。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敖氏傷寒金鏡錄》,就是經杜清碧增補的版本。該書以傷寒為主,又寫了一些內科以及其他疾病。主要根據舌色,分辨寒熱虛實、內傷外感,記錄了各舌色所主病證的治療與方藥。全書分36種舌色,每種舌色都附有圖譜。這對于臨床診斷時應用,確有-定指導意義。

    到了明朝,一位著名醫(yī)家薛己原封不動地將杜清碧增補的《敖氏傷寒金鏡錄》收入他的《薛氏醫(yī)案》一書,《敖氏傷寒金鏡錄》方能借以廣為流傳。薛己對該書曾作過如下評論,他說:過去有本書叫《敖氏金鏡錄》,專門以舌色來診斷毛病,書中既畫了各種舌色的狀況,又詳細地寫出了各種舌色所主的病證,然后再分別記述了它們的方藥。醫(yī)生只要一翻這本書就一目了然,清清爽爽。雖然比不上張仲景寫的書,但十分合乎張仲景的道理。可真是既深奧而又通俗,既合乎實用而又簡明。

    以后又有個叫申斗垣的寫了一本《觀舌心法》,將舌診圖譜增加到137幅;再后,有位張誕先寫了一本《傷寒舌鑒》,又改為120幅。但從臨床實際需要來看,正確認別36種舌苔,已能滿足一般臨床的要求了。所以,《敖氏傷寒金鏡錄》的價值實在比《觀舌心法》、《傷寒舌鑒》等書要大。

    《敖氏傷寒金鏡錄》的作者是一個無名英雄,現(xiàn)在除了知道他姓敖以外,其他如名字、出身、籍貫等等均無記載。而《敖氏傷寒金鏡錄》這本我國最早的舌診專著得以流傳,還是依靠元朝杜清碧的修訂、明朝薛己的收錄。在古時候,一部書的寫成固然很不容易,而得以流傳下來就更不容易了。

    中醫(yī)的舌診對西方醫(yī)學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西醫(yī)診斷學也逐漸地重視舌質、舌苔的變化及舌的活動狀態(tài)。譬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舌頭伸出時常會發(fā)生震顫:肢端肥大癥和粘液性水腫患者舌體肥大;低血色素貧血時,舌面平滑;核黃素缺乏時,舌上皮可有不規(guī)則隆起;猩紅熱病人舌頭呈鮮紅色,形如草莓。這些與中醫(yī)診斷學認為人體重要臟器的疾病,均可在舌頭上有所反應,可以通過舌診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和轉歸的道理相合。正因為中醫(yī)舌診很重要,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正在深入研究,他們通過舌螢光檢查、舌印檢查、舌的病理切片檢查、舌的活體顯微鏡觀察、刮舌涂片檢查,以及各種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測定等等,探索舌診的奧秘,讓古老的中醫(yī)舌診對世界醫(yī)學作出更大的貢獻。

更多中藥材
  • 馬建國 馬龍 山東曲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李某,女,68歲。半月前頸部、腹部、雙上肢、腰部、雙小腿被蚊蟲叮咬后皮膚發(fā)癢,自行用雄黃酒、紅花油外搽。兩小時后局部皮膚潮紅,并逐漸擴展蔓延至頭皮、顏面、軀干、四肢,呈現(xiàn)出大片狀彌漫性紅色皮損,上覆細薄糠......
  • 凡因某種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經興奮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表現(xiàn),稱為低血糖癥。以饑餓感、臉色蒼白、心悸脈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顫、恐懼感或精神錯亂,甚則暈厥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癥嚴重時可致昏迷。臨床一般......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龍某某,男,48歲。2004年4月15日初診。過敏性鼻炎病史12年,訴突發(fā)性鼻癢,噴嚏,流鼻涕,伴嗅覺下降,乏力納呆,頭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體胖大,色淡苔白膩,脈沉遲弱,常服抗過敏藥、......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譚某某,女,62歲。2007年12月9日初診。患者自述眼部水腫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腫,西醫(yī)檢查肝腎功能均為正常,眼睛經常流淚,夜間睡眠不實,夢多,白天嗜睡,睡醒則汗出,喜飲,素來脾氣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急性并發(fā)癥。當糖代謝紊亂發(fā)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漿酮體濃度超過正常時形成酮癥,當酮體積聚而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時臨床上稱為酮癥酸中毒。以嚴重脫水、呼氣有爛蘋果味、酮癥、血糖明顯增高、后期昏迷為特點。多見于2型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