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人參加工技術

    人參加工后可成倍地增加收入?,F(xiàn)將幾種人參的粗加工方法介紹如下。

    主要原料:人參、硫磺、白糖。

    設備用具:蒸具、簾子、烘干器、缸、盆等。

    制作方法:糖參:選取體形不好的鮮參,刷洗干凈,分級分等,分別綁成把。將其放入蒸鍋內(nèi),參的頭向下放在水中煮,大約蒸煮5分鐘,參體外軟內(nèi)硬,撈出置于冷水中浸泡10~20分鐘。取出稍晾,用排機針向參體上扎眼,翻動扎遍全體,再放入缸內(nèi)。把熬制好的白砂糖漿趁熱倒入缸內(nèi),淹沒全部人參,浸泡3-4天取出,濾凈浮糖,裝入箱內(nèi)再用硫磺熏白。取出重新放入小缸,用110℃的熱糖漿灌第二次糖,也可灌三次糖。取出刷掉麥面的糖漿,放在40℃~45℃的干燥房內(nèi)烘干。干后斷面白色、表面白色,以用針扎不進去為準。

    工藝流程 選料→清洗→捆把→蒸煮→冷水浸泡→參體扎眼→浸糖→取出浸泡→箱內(nèi)熏硫→重新灌糖→刷掉表面糖漿→烘干→成品。

    掐皮參:選擇皮嫩漿足、脖長膀圓的橫靈體人參為原料,刷洗干凈,用70℃的熱水煮2~3分鐘,再取出進行刷白,按大小分好等級,并捆成小把,繼續(xù)蒸煮。在參體上排針,細腿及須子可不排針。裝入缸內(nèi),用熬好的100℃糖漿灌糖。24小時后取出控凈附糖,稍晾后重放入缸內(nèi)灌第二次糖,24小時后取出,用溫水沖去附帶的糖,控凈后上屜蒸參。約15-20分鐘后出屈烘烤至參皮發(fā)白時,平放在玻璃盤內(nèi)。用刀尖在人參主體上由上至下順體壓印,印距2毫米左右,壓遍全體。支根不壓印,壓后,用一些灌糖的參腿對稱地綁好須腿。接須處要削茬使之吻合,用白線螺旋狀綁起。再進行烘干、待售。

    工藝流程 選料→刷洗→分等→蒸煮→灌糖→壓印→烘干→成品。文章來源:中國農(nóng)業(yè)網(wǎng) 日期:2006-05-26

更多中藥材
  •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出自于《景岳全書》的左歸丸和右歸丸的異同。那么首先我們來看左歸丸這首方子主要解決的是真陰虧虛之證,那這首方子是張景岳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化裁而來的,那么因為此時的患者是一個真陰虧虛,六味地黃丸只是解決了腎陰不足之......
  • 那么健忘與生性遲鈍,天資不足還是有不同的。歷代醫(yī)家認為健忘與心,脾,腎三臟密切相關,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機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塊兒分享一下健忘常見的幾種病機。首先就是我們這兒說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們常見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首先是肺,我們都知道肺有通調(diào)水道,宣發(fā)肅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調(diào)水道宣發(fā)肅降之力降低,就會導致水液代謝功能失常,出現(xiàn)水腫的臨床表現(xiàn),第二個就是我們說的脾,脾有運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運化功能降低,水濕內(nèi)停,停于腸中,就會出現(xiàn)腹瀉,在這種情況,水濕......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們來一塊兒看?;颊吣?,23歲,自述長期盜汗,大便閉結。在診療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煩熱,盜汗的同時面赤心煩,口干口渴,小便黃,大便閉結。舌脈是什么樣呢?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從這個臨床表現(xiàn)來看......
  •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劑,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劑局》的參苓白術散。這種方子所主治的病癥就是中焦脾胃氣虛。因運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濕內(nèi)停太嚴重而出現(xiàn)的脾虛濕盛之泄瀉,對于這樣的病癥,臨床表現(xiàn)會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這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