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春季栽培黃芩正適時

    近年來,家種黃芩日益受到市場青睞,但栽培黃芩需掌握好時間,最好在春季進行。因為黃芩耐旱、耐寒,能在田間越冬,喜陽光,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耕地均可種植。更重要的是5月以前播種的,當年種子可以成熟。7月以前播種的,只開花;9月以前播種的,當年可出苗越冬;10月以后播種的,大部分第二年春出苗。

    整地應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施足農家肥和磷、鉀肥,深翻30厘米,耙細整平,做成平畦,澆水,過3~5天畦面不粘腳時開始播種。以疏松肥沃的沙質土或黃壤土最好,鹽堿地不能種植。地整好后,將畦面耬平,按20厘米的行距劃1厘米左右的淺溝,將新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用大鋤順溝推平,然后澆水。保持畦面濕潤,7~10天可出苗。一般每畝用種1~1.5公斤。新種子在20℃時能正常生長,一年后的陳種子不能使用。根在-30℃能安全越冬。出苗后應注意中耕鋤草。如果當年不收刨,越冬前澆封凍水,施好越冬肥,以利于來年生長。

    病蟲害防治,如發(fā)生葉枯病,在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1:1:120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根腐病多發(fā)生在多雨年份,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fā)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和葉面肥混合噴施。

    收獲應選擇枝葉枯蔞后或早春發(fā)芽前將根完整挖出,去凈殘莖。在晾曬過程中要防止雨淋,否則根條會變綠發(fā)黑而影響質量。一般畝產150~250公斤。1~2年生的折干率為35%,3年生的為40%,以條粗長、質堅實、色黃者為佳品。

更多中藥材
  • 扭脖子的時候發(fā)出響聲,就是所謂的頸椎彈響,一般有四種原因會出現這樣的彈響。一、頸椎關節(jié)間有小氣泡。如果人體關節(jié)間的滑液之中存在氣體的話,那我們扭轉脖子時氣體就會快速釋放形成氣泡,就有了我們聽到的咔咔的聲音。二、肌腱韌帶與關節(jié)摩擦。長時間低頭......
  • 一、體質問題有的人天生體質偏熱,所以比體質偏寒的人來說更容易上火。二、飲食問題,平時經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膩的食物,或者長期進食補陽之品,損傷陰液,容易上火。三、作息問題以及情緒因素,熬夜傷陰,煩躁易怒亦傷陰,兩者也會導致上火。上火的原......
  • 很多朋友睡前泡腳的習慣,在中醫(yī)體系中,人體是一個陰陽平衡的整體,白天陽氣較盛以滿足人體的正?;顒?,而夜晚亢奮了一天的陽氣要慢慢地潛到陰分里,這樣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腳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不僅可以加快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人體的新陳......
  • 燒心很多人都經歷過,吃多了油膩辛辣,比如火鍋或者擼串會覺得心口中火辣辣的燒。那么問題來了,燒心燒的真的是心嗎?其實并不是,燒心燒的并不是心臟,也不是胃,而是心臟后面的食管被胃酸燒了。胃本身就是產生胃酸的器官,有保護粘膜,可以耐受胃酸,但食管......
  • 耳屎醫(yī)學上叫耵聹,耵聹分為干耳屎和濕耳屎。在空氣中干燥后,橙黃色薄片狀稱為干耳屎。有的耵聹狀如粘稠的油脂,稱為濕耳屎,俗稱油耳。干和濕并無好壞之分,均為生理現象,如果你是油耳可能是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一、遺傳因素父母雙方有一個人有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