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煅法-中藥炮制學(xué)

    蒸、煮、煉法為一類“水火共制”法。

    一、蒸法

    (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黃芩、人參;有的藥物蒸后性味改變,產(chǎn)生新的功能,臨床適用范圍擴(kuò)大,如地黃、何首烏、大黃;有的藥物蒸制則是為了便于軟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參。

    (二)操作方法 將待蒸的藥物洗漂干凈,并大小分開,質(zhì)地堅(jiān)硬者可適當(dāng)先用水浸潤1~2h以加速蒸的效果。與液體輔料同蒸者,可利用該輔料潤透藥物,然后將洗凈潤透或拌均勻輔料后潤透的藥物,置籠屜或銅罐等蒸制容器內(nèi),隔水加熱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時間一般視藥物而定,短者1~2h,長者數(shù)十小時,有的要求反復(fù)蒸制(九蒸九曬)。

    蒸制過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圓氣”后改用文火,保持鍋內(nèi)有足夠蒸氣即可。但非密閉容器內(nèi)酒蒸時,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揮散,達(dá)不到酒蒸目的。

    (三)適用藥物 清蒸——黃芩;酒蒸——肉蓯蓉、山茱萸、女貞子;既可清蒸又可酒蒸——地黃、黃精;醋蒸——五味子;黑豆汁蒸——何首烏

    何首烏 有何首烏和制首烏。生首烏苦澀性平兼發(fā)散,具解毒,消腫,潤腸通便的功能,經(jīng)黑豆汁拌蒸后,味轉(zhuǎn)甘厚而性轉(zhuǎn)溫,增強(qiáng)了補(bǔ)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qiáng)筋骨的作用,同時消除了生首烏滑腸致瀉的副作用,宜于久服。制首烏,取生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拌勻,潤濕、置非鐵質(zhì)蒸制容器內(nèi),密閉,蒸或燉至汁液被吸盡,藥物呈棕褐色時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烏,用黑豆10kg煎汁。總蒽醌、結(jié)合蒽醌含量隨著蒸制時間延長而減少游離蒽醌開始時增加,20小時后減少,二苯乙烯苷含量隨蒸制時間增加而降低。外觀質(zhì)量以蒸32h為最好。制首烏具有免疫增強(qiáng)作用和肝糖原積累作用,而生首烏無此作用。

    黃芩 有黃芩、酒黃芩和黃芩炭。生黃芩清熱瀉火力強(qiáng),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黃酒升騰之力,用于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之濕熱;同時,因酒性大熱,可緩和黃芩苦寒之性,以免傷害脾陽,導(dǎo)致腹痛;黃芩炭清熱止血為主。黃芩蒸制軟化一般蒸至“圓氣”后半小時,或煮沸10min,悶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時,切薄片,黃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滅活,保存藥效,又使藥物軟化,便于切片。黃芩遇冷水變綠,就是由于黃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溫度和濕度下,可酶解黃芩中所含的黃芩苷和漢黃芩苷,產(chǎn)生葡萄糖醛酸和兩種苷元,即黃芩素和漢黃芩素。其中黃芩苷元是一種鄰位三羥基黃酮,本身不穩(wěn)定,容易被氧化而變綠,故黃芩變綠,說明黃芩苷已被水解。

    地黃 有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生地炭和熟地炭。鮮地黃清熱、涼血、止血、生津;生地黃性寒,為清熱涼血之品,具有養(yǎng)陰清熱,涼血生津的功能;蒸熟地藥性由寒轉(zhuǎn)溫,功能由清轉(zhuǎn)補(bǔ),具有滋陰補(bǔ)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生地炭涼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以補(bǔ)血止血為主,用于虛損性出血,熟地黃有酒蒸(30kg/100kg)和清蒸兩法,蒸至顯烏黑光澤,味轉(zhuǎn)甜,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生地黃經(jīng)長時間加熱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轉(zhuǎn)化為單糖。單糖含量比生地黃明顯增加。

    黃精 有蒸黃精和酒黃精(20kg/100kg)。生黃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藥;蒸后增強(qiáng)補(bǔ)脾潤肺益腎的功能,并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用于肺虛燥咳,脾胃虛弱,腎虛精虧;酒制能助藥勢,使之補(bǔ)而不膩,更好地發(fā)揮補(bǔ)益作用。

    二、煮法

    煮法中,無論是清水煮(如川烏、草烏),甘草汁煮(如吳茱萸、遠(yuǎn)志),甘草、黑豆煮(如附子),還是用固體輔料豆腐煮(如藤黃、硫黃等),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珍珠豆腐煮主要是為除污。煮法可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一般煮至中心無白心,剛透心為度。若用輔料起協(xié)同作用,則輔料汁液應(yīng)被藥物吸盡。煮制一般溫度小于或等于100℃,煮制時間一般短于蒸法,長于燀法。

    藤黃 有藤黃和制藤黃。生藤黃有劇毒,不能內(nèi)服,外用于癰疽腫毒,頑癬;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內(nèi)服,用于跌打損傷,金瘡腫毒,腫瘤。制藤黃常用豆腐制,每100kg藤黃,用豆腐300kg,煮或蒸3~4h,候藤黃全部熔化,取出,放冷,除去豆腐,干燥?,F(xiàn)代研究表明,各種制法中以高壓蒸制法較佳。

    川烏 有生川烏和制川烏。生川烏有毒,多外用,用于風(fēng)冷牙痛,疥癬,癰腫;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內(nèi)服,用于風(fēng)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撲劇痛。制川烏,用水浸泡至內(nèi)無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h,或蒸6~8h,至取大個及實(shí)心者切開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川烏有大毒,炮制的目的是為了保留有效成分總生物堿含量,而降低毒性成分雙酯型生物堿含量。川烏炮制目的都是通過水和(或)加熱方法來促進(jìn)雙酯型生物堿的水解和分解,或在炮制過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的乙?;?,生成酯堿,從而降低了毒性,若從減毒效果看,以蒸、煮等濕熱處理方法去毒效果最好。根據(jù)水降解毒的原理,可將川烏炮制工藝改為高壓蒸制法來炮制。

    附子 有炮附片和淡附片。附片、黑附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藥。生附片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內(nèi)服;炮附片以溫腎暖脾為主;淡附片長于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炮附片:取砂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熱,加入凈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變色,取出,篩去砂,放涼。淡附片:取凈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每鹽附子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

    三、煉法

    煉制,是在沸水中短時間浸煮的方法。主要目的有破酶保苷(如桃仁、苦杏仁),破壞毒蛋白(如白扁豆),同時也有利于分離種皮和種仁。

    苦杏仁 有苦杏仁,苦杏仁和炒苦杏仁??嘈尤视行《?,煉去皮,除去非藥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藥效;煉杏仁擅于降氣止咳,潤腸通便,多用于新病咳喘,腸燥便秘;炒后可去小毒,并具有溫肺散寒作用,多用于肺寒咳嗽,久患肺喘??嘈尤手泻锌嘈尤受?,是苦杏仁中含有的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制品中的苦杏仁酶在煉制過程中因沸水煮燙破壞,故煎劑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生品。煉制條件,一般以10倍量沸水,加熱5min為宜。

更多中藥材
  • 大家都知道海帶,也知道海帶含碘量非常豐富,可以預(yù)防甲狀腺腫病,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脖子病,是一種對身體非常有用的食品,那大家知道昆布是什么嗎?它和海帶外觀極為相似,也是很好的碘性食品,但是又有很多不同,所以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昆布和海帶的營養(yǎng)價......
  • 昆布是含碘最高的食品,還含有一種貴重營養(yǎng)藥品——甘露醇。昆布?xì)v的碘和甘露醇,多附在它的表層,尤其是甘露醇,呈白色粉狀附在昆布的表面。昆布甘露醇對治療急性腎功能衰退、腦水腫、乙性腦炎、急性青光眼均有療效,所以昆布除了日常食用之外,還有醫(yī)學(xué)上也......
  • 糖尿病人可以吃昆布嗎?海帶又名昆布,被譽(yù)為長壽菜。昆布營養(yǎng)豐富,對人體有多重的保健作用,尤其含有豐富的碘,那么,糖尿病人可以吃昆布嗎?一、昆布的營養(yǎng)價值昆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較少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昆布與菠菜、油菜相比,除含維生素C外,其粗......
  • 昆布和海藻為常用的食物,這兩種食物可以做成昆布海藻湯,那么昆布海藻湯有什么功效呢?昆布海藻湯怎么做呢?昆布海藻湯原料:豬瘦肉25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生地黃30克,紅棗10枚,香油30毫升,精鹽、醬油、味精、姜蔥各適量。昆布海藻湯的......
  • 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種子,前者習(xí)稱“白芥子”,后者習(xí)稱“黃芥子”。芥子是常用中藥材,性溫、味辛,有潤肺豁痰、消腫止痛之功效。但藥品中有有白芥子和黃芥子之分,在這里我們介紹一下二者的區(qū)別:1、性狀鑒別白芥子:種子近球形,直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