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李源 河北省寧晉縣
近日參加了一個“中醫(yī)薪火傳承講座班”的活動,有幸結識河北省定州市衛(wèi)校的許進京老師,許進京老師向我贈閱了他最近出版的《經絡學說的真面目》一書。返回后認真捧讀,頗多收獲。該書采取求實的科學研究方法,對《內經》和近代出土的歷史文獻進行了新的梳理和考證,尤其是考證了經絡學說的真面目以及被埋沒的原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該書首先告訴人們,“經絡學說”在古代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有多種解釋和假說。尤其是在春秋戰(zhàn)國至隋唐時期,古代醫(yī)家是知道“經絡”是什么的。甚至在宋元,和明清時代,仍有少數(shù)的著名醫(yī)家也知道“經絡”是什么。通過考證宋元時期和清代的醫(yī)學著述,可以充分證實這一點。
比如,許進京老師在書中論述:經考證,元代滑伯仁所著的《十四經發(fā)揮》一書,對“經絡”的內容曾有修改、調整和補充。假如滑伯仁不知道“經絡”是什么,對“經絡”的循行路徑和歸經的腧穴怎能做出修改和補充呢?
許進京老師就是從《內經》、《難經》及近世出土的歷史文物、文獻等方面做了認真的梳理,向我們闡述“經絡學說”真面目的。考證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他在書中提出:十二經的實質,絕對不是人身體上生長的某種組織或某種結構,而是古代醫(yī)家們創(chuàng)建的哲學和醫(yī)學密切結合的論理工具。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的范疇內,陰陽、金木水火土、經絡等,都是論理工具。這三種論理工具,各有各的來源,各有各的實際意義,其中,陰陽和金木水火土是從哲學領域引進來的,其實際意義是對事物的基本屬性的概括,是哲學方法論的論理工具?!敖洝焙汀敖j”,則是古代醫(yī)家們獨創(chuàng)的,其實際意義是“三陰三陽”、氣脈、腧穴、人體主要部位的陰陽屬性、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病理、相互關系、相互影響、氣血運行規(guī)律以及人與天地自然相應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就是相當于具體科學方法論的論理工具。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中醫(yī)學領域的論理工具在應用過程中,經常和解剖學概念或人體組織結構混在一起,但是我們絕不能把論理工具誤認為就是人體的某種組織或某種結構。
比如:心陽、心陰、腎陽、腎陰、肝木、脾土、陰津、陽氣、手太陰和足太陰、手少陰和足少陰等等。這其中的心肝腎脾、手足、氣血津等,都是人體客觀存在的東西。而陰陽、木土火、太陰、少陰等都是從哲學領域引進的概念,都不是人身體上客觀存在的東西?!敖浗j”雖然有基礎,但是其基礎是氣脈、腧穴和人體主要部位的陰陽屬性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系,千萬不能把“經絡”當成組織結構進行研究,而是應該用“經絡”指導醫(yī)學領域的各方面研究,奇經八脈是對十二經的補充,“絡”是各“經”的分支,而不是人身體上的某種組織或結構,其是系統(tǒng)的論理工具,這就是作者在書中闡述的觀點。
作者在書中通過對古文獻資料的綜合考證,在向人們闡釋清楚“經絡學說”的真面目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十二經和奇經八脈的起止、分布、走向、循行路線以及“經”和“經”之間、“經”和“絡”之間的相互溝通、各經與臟腑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歸經的腧穴、歸經的病證、歸經的藥物等等,對“經絡學說”的本來概念、基礎知識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
通過讀《經絡學說的真面目》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經絡”的考證和研究是認真的、有根據(jù)、有淵源的,使我們得到如下的感受和認識:①對于“經絡學說的真面目”我們不是沒有證據(jù),也不是沒有突破口,而主要是我們沒有充分發(fā)揮中醫(yī)經典文獻對中醫(yī)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②中醫(yī)學的經典文獻目前仍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內經》、《難經》,還有很多精髓沒有被挖掘出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隨著中醫(yī)經典文獻的被重視,就能夠讓我們對中醫(yī)產生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展開對中醫(yī)的研究,相信會別有一番天地。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李源 河北省寧晉縣
近日參加了一個“中醫(yī)薪火傳承講座班”的活動,有幸結識河北省定州市衛(wèi)校的許進京老師,許進京老師向我贈閱了他最近出版的《經絡學說的真面目》一書。返回后認真捧讀,頗多收獲。該書采取求實的科學研究方法,對《內經》和近代出土的歷史文獻進行了新的梳理和考證,尤其是考證了經絡學說的真面目以及被埋沒的原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該書首先告訴人們,“經絡學說”在古代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有多種解釋和假說。尤其是在春秋戰(zhàn)國至隋唐時期,古代醫(yī)家是知道“經絡”是什么的。甚至在宋元,和明清時代,仍有少數(shù)的著名醫(yī)家也知道“經絡”是什么。通過考證宋元時期和清代的醫(yī)學著述,可以充分證實這一點。
比如,許進京老師在書中論述:經考證,元代滑伯仁所著的《十四經發(fā)揮》一書,對“經絡”的內容曾有修改、調整和補充。假如滑伯仁不知道“經絡”是什么,對“經絡”的循行路徑和歸經的腧穴怎能做出修改和補充呢?
許進京老師就是從《內經》、《難經》及近世出土的歷史文物、文獻等方面做了認真的梳理,向我們闡述“經絡學說”真面目的。考證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他在書中提出:十二經的實質,絕對不是人身體上生長的某種組織或某種結構,而是古代醫(yī)家們創(chuàng)建的哲學和醫(yī)學密切結合的論理工具。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的范疇內,陰陽、金木水火土、經絡等,都是論理工具。這三種論理工具,各有各的來源,各有各的實際意義,其中,陰陽和金木水火土是從哲學領域引進來的,其實際意義是對事物的基本屬性的概括,是哲學方法論的論理工具?!敖洝焙汀敖j”,則是古代醫(yī)家們獨創(chuàng)的,其實際意義是“三陰三陽”、氣脈、腧穴、人體主要部位的陰陽屬性、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病理、相互關系、相互影響、氣血運行規(guī)律以及人與天地自然相應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就是相當于具體科學方法論的論理工具。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中醫(yī)學領域的論理工具在應用過程中,經常和解剖學概念或人體組織結構混在一起,但是我們絕不能把論理工具誤認為就是人體的某種組織或某種結構。
比如:心陽、心陰、腎陽、腎陰、肝木、脾土、陰津、陽氣、手太陰和足太陰、手少陰和足少陰等等。這其中的心肝腎脾、手足、氣血津等,都是人體客觀存在的東西。而陰陽、木土火、太陰、少陰等都是從哲學領域引進的概念,都不是人身體上客觀存在的東西?!敖浗j”雖然有基礎,但是其基礎是氣脈、腧穴和人體主要部位的陰陽屬性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系,千萬不能把“經絡”當成組織結構進行研究,而是應該用“經絡”指導醫(yī)學領域的各方面研究,奇經八脈是對十二經的補充,“絡”是各“經”的分支,而不是人身體上的某種組織或結構,其是系統(tǒng)的論理工具,這就是作者在書中闡述的觀點。
作者在書中通過對古文獻資料的綜合考證,在向人們闡釋清楚“經絡學說”的真面目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十二經和奇經八脈的起止、分布、走向、循行路線以及“經”和“經”之間、“經”和“絡”之間的相互溝通、各經與臟腑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歸經的腧穴、歸經的病證、歸經的藥物等等,對“經絡學說”的本來概念、基礎知識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
通過讀《經絡學說的真面目》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經絡”的考證和研究是認真的、有根據(jù)、有淵源的,使我們得到如下的感受和認識:①對于“經絡學說的真面目”我們不是沒有證據(jù),也不是沒有突破口,而主要是我們沒有充分發(fā)揮中醫(yī)經典文獻對中醫(yī)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②中醫(yī)學的經典文獻目前仍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內經》、《難經》,還有很多精髓沒有被挖掘出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隨著中醫(yī)經典文獻的被重視,就能夠讓我們對中醫(yī)產生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展開對中醫(yī)的研究,相信會別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