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鯡魚

    拼音注音Fēi Yú別名

    青魚、青條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鯡科動物太平洋鯡魚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upea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儲藏:春至秋季捕撈,捕撈后,去其鱗片、鰓、內(nèi)臟,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冷水性中上層魚類,食沲游生物,棲息于水深80m左右的海區(qū),一般于第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產(chǎn)卵,山東產(chǎn)卵塊在榮城、威海沿海,粘性卵,卵徑1.3-1.6mm,懷卵量1萬-2萬粒。

    資源分布:分發(fā)布于渤海、黃海。

    原形態(tài)

    太平洋鯡,體側扁,長25-35cm,凍中大,頭頂有一淺凹,吻長大于眼徑,眼中大,側上位,有脂眼瞼,眼間隔淺凹??谛《?,前頜骨??;上頜骨寬,長方形,并有輔上頜骨兩塊;下頜較上頜略長。下頜、犁骨及舌上均有細牙,上頜及顎骨無牙。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20+36,細長而扁。圓鱗中大,縱裂鱗52-54,無側線,腹側具弱棱鱗(25-28)+(12-13)。背鰭15-17,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前上方。臀鰭17-18,胸鰭17,低而短,不伸達腹鰭。腹鰭9。尾鰭深叉形。體背側藍黑色,側上方微綠,兩側及腹部銀白色。

    化學成分

    精巢含精蛋白(protamine),脫氨核苷酸(deoxynucleotide),精氨酸(arginine)。

    太平洋鯡還含棕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二十一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等。

    功能主治

    補虛利尿。主肺結核;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適量。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白藍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
  • 《中國藥典》:白蘞拼音注音Bái Liǎn別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來源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白蘞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塊根。春、秋二季采......
  • 《中藥大辭典》:白蘞子拼音注音Bái Liǎn Zǐ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果實。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蘞“條。功能主治《藥性論》:“治溫瘧,主寒熱結壅熱腫?!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敷。復方止血消腫:白蘞成熟果實......
  • 拼音注音Bái Kòu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滑葉山姜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儲藏:果實將熟時采收,烘干或陰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路邊和草叢等潮濕之地。資源分布:分布于廣......
  • 《中國藥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別名白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